蓦五行属于什么?
《说文》中说道,“蓦,马行迅疾也”;而《广韵》中却提到,“蓦,骑也”。 可见,作为一个汉字,它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它的意义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同一个字,我们可以用它来表达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人们非常注重对马的驯养和繁育。而马的主要活动范畴就是由人类控制的,所以在古人看来,马的行动都是由人决定的,它应该按照人的意愿去行动,一旦马不服从人的支配,就是“逆”了。于是,“马行不快,谓之‘驽’(nú)”;如果马儿跑了,就用“奔”(bēn)形容;而一旦马儿听话了,就称之为“秣(mò)马”或者“驭龙”。这些词汇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所以,从以上文字来看,“蓦”的本义就应该是指像人一样驾驭马。“骤”、“驰”这些表示马快速跑动的词,都应该起源于此。
不过,当我读到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说文”之中提到,“蓦”字的意义有四:其一指“马行突然”;其二指“马行迅疾”;其三指“突然发生”;其四为“快走”。然而,当我对这四条释义进行核对后发现,它们实际上描述的都是同一类行为——那就是没有遵循马的正常行为方式。在没有引入外民族骑马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古代的驯马技艺不可能让马儿随意爆发力,突然停下或突然改变方向都是不合理的。“猝”字的出现恐怕也只能是为了表达这种含义。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蓦”本字可能是一个表示突发行为的动词,后来因为这个动词过于抽象,无法表意,于是就借用了表示马快的“迅”或者表示突然的“猝”来补充表示。“迅”有“疾速”的意思,而“猝”则有“突然”的含义。二者结合,正好完美地表达了“违背马的正常行为方式”这个概念。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我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材料,终于发现了一些线索。南朝·梁·萧统所著《文选序》中有这样一句,“沛然莫之与京,倏忽靡而不遽”“倏”字在句中意为“迅速”。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也有,“忽然一眴,人不知焉。”其中的“倏”都应该是引申自“倏忽”。
而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辩证》中就提到了“倏忽”这两个字。他写道,“世以‘瞬息’、‘刹那’为两时辰……盖瞬息者,言昏晓之间;刹那者,言六十秒顷。‘瞬’之为言‘瞬目’,视甚疾也;‘刹’之为言‘刹那’,入甚疾也。二者俱疾,故为一弹指间耳。”“瞬息”就是现在所说的“一瞬间”,那么“刹那”应该就是60秒钟。
这刚好与我上面推测的“蓦”是由一个表示突发动作的动词演变而来相印证!“倏”和“猝”也都能够很好地表达这样的意思。“猝”字在古文中经常用作动词,例如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中有“猝闻清歌,疑是仙人”;而宋代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中记载,“契丹主人赐赵良嗣以好马十匹,每匹马皆带铜铃,遇湿则响,所谓铜牛者是也。日行三百里,纵辔奔驰,谓之赛马……”这里的“奔驰”想必也应该来源于“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