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字”是形体,“别字”是被错写的字形。从汉字形态上看,汉字有形(象形)、声(表音)、意(会意)三部分;所谓“五行”就是这五类字体的特征:“金”“木”“水”“火”“土”。 《汉书·艺文志》云:“古之学者,比诸物以像其形。”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提出:“象形者,画其形象,使自以为形。”就是说,古代的文字或字书作者,为了把字写形象些,或者为了描摹某种事物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造出新字形来表现它们。这种造出的新字形,就叫做“别字”。
1.借旁添笔,如“高”“题”“字”——高,古文字作“ ”,上面两横表示房顶,下面一短横表示屋基;题,古文字作“ ”“ ”“ ”“ ”“ ”等,都是上“页”下“是”,添加笔画成为“題”字;字,古文字作“ ”“ ”等,上面加“示”成“字”。
2. 加形增字, 如“章”“典”“旗”——章,金文字形作“ “ ”“ ”“ ”“ ”等,下面“早”字上加“十”成“章”;典,金文字形作“ ”“ ”“ ”“ ”等,上面“旦”字中间加一短横为“典”;旗,甲骨文字形作“ „„”等,“方”上加“人”为“旗”。
3. 减形少字,如“辛”“令”“言”——辛,甲骨文字形作“ ”“ ”“ ”“ ”等,最下面的一竖省略写成“丨”成“辛”;令,金文字形作“ ”“ ”(左“今”)等,去掉“今”字右下角的一笔写成“令”;言,金文字形作“ ”“ )(左“舌”)”等,省去左上角的“舌”成“言”。
4. 换旁改字,如“音”“章”“从”——音,金文字形作“ ”“ ” 等,左边“青”改成“日”成“音”;章,金文字形作“ ”“ ”“ ”等,偏旁“立”改作“音”成“章”;从,金文字形作“ ”“ [](右“口”)”等,右边“口”改为“北”成“从”。
5. 调形变字,如“高”“音”“问”——高,金文字形作“ ”“ ”等,都改为右向上“高”;音,金文字形作“ ”“ ”“ ”“ ”等,上边全部改作“日”;问,金文字形作“ ”“ ”等,“心”底部的斜笔省掉,改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