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如何撤离中国?
最近,关于中概股的外资撤出新闻不断出现。比如3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更新文件显示,美国监管机构日前调查了3家中国企业(阿里巴巴、腾讯音乐、爱奇艺)在提交给SEC的注册声明和修订后的注册声明中是否存在重大信息披露缺陷的问题。
4月7日,据报道,欧洲投资者计划抛售所持的部分中概股股票。 4月8日,又一消息传出,美国证监会宣布,已责令多家中概股公司进行补充披露,要求这些企业澄清财务报告中所涉及的美国审计师的身份问题;同时,还要求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中概股公司提供2018年的详细财务报表,以供作进一步检查。
4月1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再次更新文件显示,又有6家企业新增收到SEC的问询信件。 4月15日,路透社报道,美国证监会已向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
有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战正逐步从经贸领域扩展至金融领域,而审计主权问题是跨境资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美资不断撤离中国,引发“用脚投票”的舆论场效应。
早在2011年,华尔街就开始行动了。当年8月,摩根士丹利将中国业务部出售给了高盛;随后,德意志银行也将旗下的中国业务卖了个精光。 到2015年左右,几乎整个华尔街中国业务部的“剩”下来的人,都聚集到了高盛一家的屋檐下——高盛迅速拥有了全华尔街最大的中国团队。
不过,高盛也没有在中国享受太久。2018年,高盛在中国的业务也陆续转移到亚洲其它地区。 这期间,欧美资管巨头们纷纷将目光瞄向了香港市场。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他们又陆续将投资视野转向了大湾区。 但现在来看,虽然这些看似“择时”的选择颇值得玩味,不过在当下时局看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毕竟如果不在当前时局倒退前抢占先机,那么未来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恐怕就更加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