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振的原因?
原因不复杂,也很简单--官本位制度。 中国几千年都是农本商末。以农立国,靠重农和耕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强盛(汉唐的强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汉唐人重视农业,尊重农民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轻徭薄赋”)。
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文字,修筑长城和灵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汉武大帝开通西域,郑和下西洋证明了海路的可行性,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增长和丝绸、瓷器的外销,将中华文明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明朝的郑和在南洋的探险和宣德皇帝的“下西洋”,把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国连接在一起,推动了地区的发展;清朝初期,实施开放的海禁和奖励移民垦种的政策,促进了沿海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2015年后增长乏力呢?原因也简单--土地集体化了,农民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从“交公粮”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土地流转,土地的积极效应不断被挖掘出来;而城镇集体经济也被大力发展起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放到精致,城市商业和经济活力十足。
但改革开放后,土地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农村的土地从原来单纯用于农业生产(种粮食)转变为从事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养殖、旅游业等等),农民的财产权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城市的土地也从单纯的工业用地转型为综合用地,除了工业发展外,还可以开发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但问题就来了——农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所有权归村名所有,村委会作为村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机构,对土地有支配权,但是决定权在中央(国务院)手里。
而城市土地虽然归属国家所有,但具体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却在地方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本来应该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现在却变成了“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权”。谁敢乱花钱?谁敢冒风险?反正有人和我一起担责,我为什么要多干事、干好事?这就是当下政府行为最典型的描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