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字什么生肖?
1. 银,是古代货币的名称。西周的铜币叫“大钱”(或称“圜钱”),以金属原料铸造,有形状似小钱的,也有形状似圆形方孔的。战国时,各国情况不同。秦灭六国后统一了货币,规定大小相等、重十铢的圆形方孔钱为“半两”钱;西汉沿用,称为“五铢”或“通宝”。王莽新朝时曾铸造过“银五铢”。东汉末年,社会动荡,钱币铸造量不足,汉灵帝时曾经用白银代替铜钱作主要货币。以后各代都有以银或者白银制成的钱币。到了元朝末年和明朝中叶,由于黄金产量减少,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并逐步成为中国货币体系中的主币。清朝前期,以银锭、银圆为主币,清末民国初年,又铸行“袁大头”、“孙小头”等银元。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货币上的封建色彩和帝王称谓,人民币辅币曾有过硬分币,5角以上的主币有“一元”、“二元”、“三元”等,直到2000年才停止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有硬分币和纸币面额。 所以,从历史沿革看,作为货币的“银”字,应指银制的钱币。
2. “银”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即金属白银。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证。一是古代将一些金属统称为“银”,如古罗马人把铅和锡都叫做“银”;二是近代汉语中“银子”一直指白银。 那么,古代所说的“银”是否就是现在的白银呢?我认为不是。首先,从出土文物看,先秦时期的货币多是圆形方孔的铜币,而汉代的“银”则是银锡合金制作的锞(音kē)子,元代的“银”是银硫合金制成的锭子,这些都不是现在的白银;其次,古人口中的“银”与“金”往往相对而论,一般指比较珍贵的金属。现在公认的贵金属是金(纯金)、铱等,但是古人眼中的贵重金属却是银。比如唐代卢仝《饮茶歌》中说“烹煎斗茶谁敢料,犹恐茶衰玉霜寒,红炉石鼎无多事,热炙银杯鹅儿淡”。这里的“银”显然不是现在的白银;古代的“银”在有些地方还指一种白色颜料。 综上可知,旧时所谓“银”字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特指银制的货币,另一种是指白银或白色金属。这两种意思并不矛盾,因为银制货币是白银制成的,而许多白色金属也是货币材料,如镍白铜、锌白铅、锑白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