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扁平化是谁提出的?

卓伊宁卓伊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球拍,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大球改良(40毫米大球取代38毫米小球) 第二次是横板改良(50年代日本开始使用横板进攻,欧洲随后跟进,至此乒乓球由中国独有的技法成为了世界流行打法) 第三次就是现在的削球改革(70年代末开始出现削球打法,并得到普及和发扬光大,现今的削球大师马琳、王皓都是这次改革的受益人之一) 现在正在兴起的高抛发球恐怕还要算是第四种情况了 (PS:其实还有一次小的变革,就是在60年代出现了塑料球拍,从此球拍不再用木料制作,但是这一小步的变革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从历史中可以看到,乒乓球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小步。 而每一次技术的改进都是由高手发明并且在高手中率先应用的(比如横板的诞生是由日本两名选手同场竞技时所采用的不同打法的偶然结果) 所以可以想见未来的乒乓球技术还会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一小步革新,而不是什么巨大的爆炸性改变。 所以对于题主所说的“一种全新打法的产生”我是非常怀疑的,也许只是你感觉到了这一点,但是其实这种变化是非常微弱的或者说是看不到的。 相信我,乒坛的高手们还在盯着你呢!

轩辕弦娅轩辕弦娅优质答主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全面学习仿效中国的直拍快攻打法。在1952年和1956年两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日本选手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使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强国。但是,日本选手的打法与中国的打法雷同,日本一些优秀运动员为了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占据优势,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加上了反手推挡击球和反手弧圈球等新的技术。由此,产生了以擅长两面全攻和前三板抢攻为特点的弧圈—快攻结合打法。日本的创新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使中国的直拍快攻陷入了困境。

60年代,欧洲运动员在长期学习中国直拍快攻打法未获成功的情况下,扬长避短,从研究日本弧圈球技术入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削球打法和横拍两面拉攻打法。其中瑞典运动员发明了以长抽球和快拉为主的横拍两面长抽攻打法。匈牙利运动员发明了发球后第一板上手,并用反手位平击大力弧圈球进行过渡,然后改为反手位慢拉过渡,再过渡到正手位连续拉杀的两面拉攻打法。其他欧洲国家也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优秀削球手和横拍两面拉攻选手。这些打法被统称为欧洲弧圈球打法。欧洲弧圈球打法的成功,使欧洲乒乓球运动重新崛起,又对中国乒乓球运动提出了挑战。在上述三派打法互相竞争中,日本弧圈—快攻结合打法略占上风,日本选手在30年间独霸世界乒坛。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三派打法在激烈对抗中逐步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原来比较单一的打法趋向全面。70年代末,日本选手发明了反手生胶快拉快攻打法,瑞典和匈牙利选手则发明了横拍两面拉攻—弧圈—快攻结合打法。80年代后,中国也发明了与日本反手生胶快拉快攻打法相类似的直拍生胶或长胶横拉打法。至此,中国、日本和欧洲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打法体系。

此后,乒乓球比赛进入全面对抗、互相争雄的新时期,在1995年到1999年的世乒赛中,中国夺取了13枚金牌中的8枚,瑞典和韩国各夺1枚男子团体金牌,欧洲和 Japan夺取了5枚女子团体与单项金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