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寺庙有哪些?
北京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建都的城市,当然不缺寺院,除了现在已知的80多座外,曾有一千多处。 这些寺院大多与王公贵族有关,如燕太子丹为酬答贤者荆轲的恩德而修建的丹缘寺(在今北京石景山区)、秦始皇所建的上林苑中的方丈庵等;汉武帝的祖母、皇后王氏所建的清虚观;魏武帝曹操之子曹彪所建的法阳寺(在今北京市西城区)等等。
这些寺院大都有皇家或贵族背景,规模宏大,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找寻它们的遗迹了。 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著名的寺院有八大处公园的灵光寺(供奉佛牙舍利)和戒台寺(因明代皇帝经常到此寺受戒而得名);潭柘寺(历史悠久,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寺院之一);雍和宫(原址为清朝雍正皇帝所居住的府邸,现为博物馆);红螺寺(据说是康熙皇帝赐给太子胤礽的);白马寺(这是外来的和尚好说话吗,呵呵)。
以上几处都是开放寺院。此外还有智珠寺、法源寺、万佛阁(大觉寺)、广汇寺(双塔寺)等等也颇具名气。 下面来说说一些已经不开放的寺院。 这类寺院一般由于年代久远或者与帝王有所关联所以规模极大。但因为历史上多次遭焚毁又多次重修,现在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新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寺院在北京有很多,而且往往规模很大。不过因为禁止入内,只能在院外打个卡拍个照。 比如位于朝阳门内的东岳庙(俗称“小黄瓦殿”);真武庙(据说当年规模极大,但是现仅存山门及五重琉璃瓦顶,颇为壮丽);白云观(道教圣地,面积辽阔); 还有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灵佑宫(据说这里曾经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墓塔);隆福寺(据说曾经极其繁华,有“先有隆福寺,后有北京城”之称)等等。 其实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寺庙,不过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这些寺庙虽然也很有特点,但大多已经荒废,或是改为他用,如老舍先生写的《四牌楼》中提到的那座被称为“洋鬼子教堂”的圣保罗教堂(现在位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内),还有西直门外的大理院(现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