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足球怎么样?
1936年-1970年的二十四年间,作为东道主参加了四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战绩为八胜六平五负进24球丢21球,虽然成绩算不上好但起码没有让世界杯在主场蒙羞; 1958年代表社会主义阵营出战联合会杯(就是第一届世界杯预选赛),决赛阶段战绩为三负一胜,小组垫底; 1960和1964年两次参加欧足联举办的欧洲杯,战绩分别是第二十一和第十七名; 1960、1964、1968连续三次打进奥运会男足决赛并获得亚军(夺冠的是阿根廷); 四十年代是苏联男足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强队之一,参加过四届世界杯赛事其中一次小组出线一次十六强一次小组出局,不过由于当时的世界杯参赛名额由各个洲足协决定且不对外公开所以具体成绩并不清楚; 五十年代初期开始苏俄男足的成绩开始出现下滑,但在国际比赛中仍保持一定竞争力,到五十年代中后期已经沦落成为二流球队了; 六十年代之后苏俄男足在国际赛场上彻底沦为鱼腩,七十年代中期退出所有洲际和国际赛事,八十年代初更是连国内联赛都打不下去。 从数据上看二战之前的苏联足球要比战后的水平高很多,而整个冷战期间除却东德之外的其他华约国家球队的水平都不如同时期的韩日两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所谓的“苏联足球”是由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球队联合组队参加赛事的,也就是说你看到的这支球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俄罗斯国家队”而是以“前苏联”名义出战的球队——这和现在的俄罗斯男篮的情况比较相似,尽管俄罗斯篮球目前还保持在世界二流水平但其国家队球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各邦国运动员而非俄罗斯民族本身。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球员纷纷离开国家队转而代表新独立的国家或者地区出战,这就造成了很多赛事中的苏联队的阵容里竟然有两名白俄罗斯人和三名拉脱维亚人这种奇葩情况出现,再加上这些人的实力本来就不算很强所以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交接成为了新国家国家队的核心,至于那些原本就实力不俗的前苏联老国脚们要么退役要么是改投其他国家的门下。
于是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支打着前苏联旗号的球队里面除了几名乌克兰人和亚美尼亚人全是外国人,这样的状况要取得好成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当时的苏联境内其实还是有很多热爱足球运动的民族例如鞑靼斯坦就有大批土耳其裔球员如阿纳托利·卡佩科夫以及后来执教过西班牙国家队的卡马乔等; 而这些民族的球员由于语言不通和与球队其他成员沟通的不便也很难适应当时那个几乎被讲俄语的球队所垄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