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眉毛什么生肖?
“火烧眉毛”这个词,出自宋代《五灯会元》卷二《天童正觉禅师法嗣》中的一段记载:“问:‘学人着眼处,火烧眉毛,师有何说法?’” 后来人们就用“火烧眉毛”来比喻事情紧迫,刻不容缓;也指心里很着急,像是火烧一般。 那么“火烧眉毛”这个意象里有什么秘密呢?它究竟是如何实现从抽象到具象的过渡的呢?
首先,我们知道汉语里有很多利用人体感知来传达情感的词。比如“热”字表示情感,有“热情”“热血”“冷血”等;“痛”字表达感情,有“头痛”“心痛”“腿痛”等。这些词语很好地表达了情绪和主观感受。 因此可以说,“火烧眉毛”利用了人类视觉器官对于火焰的直观印象——明亮的、上升的、具有破坏力的,从而形象地表达了“急迫”这种情感。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火烧眉毛”常和“燃眉之急”连用。“燃眉之急”这个词出自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的一首名为《求自试表》的诗。在诗中曹植生动形象地把自己比作为被火烧着了毛发的兔子——“火烧眉毛,燃眉之急。”——这就从视觉上形象化了这种“迫切”的心情。
当然,除了眼睛和感官带来的灵感之外,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来自日常生活的成语。就像“火烧眉毛”一样,这些成语都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们都是人们真实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火烧眉毛”也不例外,虽然它是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但是它的源头也是来自于生活之水的浸润和滋养。据宋代学者邵博编著的《闻见近录》中记载,南宋孝宗皇帝曾询问吕祖谦,前代是否有过“火烧眉毛”的说法。吕祖谦回答说,自己年轻时游历各地,经常看到这种情景:“人家屋里很暗,点着蜡烛,火光照耀得人脸上都红了。这时忽然一阵风,蜡烛熄灭了,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人们立刻慌乱起来,到处找火柴,急急忙忙的样子就好像‘火烧眉毛’一样。” 看来呀,“火烧眉毛”就是这样一种日常景象,它来自我们的生活,也必将会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感受到了类似的场景时,一定会脱口而出:“啊!真是火烧眉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