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如是什么属性?

巩守东巩守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尚书·洪范》记载了上古时期,君王询问箕子,国家兴衰、生死、丰歉的根本所在时,箕子以五行加以解释的情况。 其中与农业和土地关系最密切的是土行和水行。土是生化万物的母体,土正则农产品丰收;水能灌溉庄稼,滋润土地,但水过多或缺乏都会导致失收。 其它各行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如下: 日月星三行属于天,在时间上体现为四季,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起来就是土盛得水,火土成炎,金克木焚,水泛土淤(这里仅指自然状态下的五行运行法则,并不是现实中的绝对情况)。

所以,从五行角度对气候、季节进行描述就是这样: 当令者强,得令者旺。反者弱,逆者衰。 例如:甲辰乙巳月,土当权,火得其位,故曰:“时值阳春,草木发生”。丙午丁未月,阳极阴微,木有所伤,故曰:“气居中,流衍平旷”。戊申已酉月,阴阳均盛,土重高亢,故曰:“暑雨炎蒸,高粱茂盛”。

庚戌辛亥月,金旺水少,木竭土虚,故云:“露结寒霜,草枯叶赤”。壬子癸丑月,寒气逼人,地冻河封,故曰:“寒冬腊月,雪虐风饕”。甲寅乙卯月,新生之象,木盛士厚,故曰:“蛰虫启动,草木萌芽”。 其余月份可据此推类而得。

付采惠付采惠优质答主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总称,是事物的五种运动形式和五种基本属性。五行所指的具体事物虽有不同,但其相同作用及性质可归纳为木、火、土、金、水等五类,将万事万物以归类的方法分别纳入“五行”的范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根据长期对自然界及人体细致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如木类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火类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土类具有灌溉、生育、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金类具有清肃、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水类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性质的。

在五行归类中,还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以五行中某一行来概括人体五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联系。如以肝、目、筋、爪、春气、东方位、风象、苍色、酸味等分别归于“木”行;心、舌、脉、心、夏气、南方、热象、赤色、苦味等则分别归于“火”行;胃、口、唇、肉、四肢、长夏之气、湿象、黄色、甜味等归于“土”;大肠、鼻、皮毛、秋气、西方位、燥象、白色、辛味等归于“金”;肾、耳、骨、发、冬气、北方位、寒象、黑色、咸味等归于“水”。这样,人体五脏及其他组织,以及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按照五行的属性,划分为五类,将人体和自然环境构成-个整体,从而可以更完善地进行医学分析,在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将五行生克规律与人体五脏关系结合应用,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和变化来解释疾病的传变规律,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外,由于五行已将人体各脏腑组织及自然界的万千事物概括归纳其中,所以,自然界的万千事物均可作为五脏生理病理变化的形象类比或象征性符号,在医学上可以借用这些符号来表达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

总之,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五类运动形式和规律,概括了天地万物的性质和归类,并揭示了他们之间相生相克的运动规律,以此作为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及其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哲学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