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体育体现了国家什么?
《礼记·中庸》里讲,“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不能不去培养自己的身心品质;而要想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行,就必须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这里说的德,其实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素质,这个素质当然包含身体素质,因为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德行都是空谈。所以《周礼》里有言,教国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就是发展身体素质(体能),其他五艺都在于养成德行。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只有强健的体格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在春秋战国时代,贵族子弟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身体训练。像荀子的弟子李斯,他的少年生活就是在练剑中度过——“年少而博学能文”。 秦一统天下以后建立了郡县制,实行文官掌权、武功废除,导致社会风气渐渐转为重文轻武。到汉代,武术已经基本上从学校的课程中消失了。直到宋代之后,文弱才成为读书人的象征。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武人穿紫。元朝时规定汉族官员不得携带佩刀入朝。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在脱去衣帽后,甚至连拿菜刀的资格都没有了。 明世宗嘉靖皇帝特别讨厌武人,曾下旨严禁武人着盔甲及持斧钺等物入宫。清兵入关后规定武人可以留发,但是必须剃掉胡子。乾隆皇帝甚至下令禁止民间私藏铁器(包括菜刀、剪刀),违者要受到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