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洲球队都很差?
从世界范围看,足球运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接受足球启蒙教育的人群越广泛,优秀运动员基数越大,整体水平越高,如欧洲诸强。但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对足球发展并非可有可无,经济落后、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足球水平的提高。
中国足球起步晚,发展不连续。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已经是东亚足坛的霸主,与日本、韩国和朝鲜等邻国相比,我国开始接触并正式开展足球运动并不晚。但受战争影响,我国足球运动一度停滞,而且恢复后长期封闭发展,受经济、文化等现实因素制约,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
韩国、日本和朝鲜长期重视足球运动。1960年左右开始经济腾飞的韩国就提出了“足球育国论”、“足球强国论”,使足球成为一种政治、文化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宣传韩国;日本在战后百废待兴之时,就提出“要用足球重塑民族精神和自信”;战后一分为二的两韩,都将足球视为提振国威的工具。
日、韩、朝鲜的足球发展与政府关系密切。日本、韩国的“举国体制”是典型的“国家干预型”发展模式,政府从经济投入和立法、行政手段加以干预,使该国足球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政府不仅在社会教育、企业及军队部门的教育和训练中强化足球运动,还通过制定政策为足球发展服务。朝鲜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足球的发展从政府到地方都得到大力支持,政府的重视和推广为朝鲜的足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韩、朝鲜对足球运动的投入规模大、力度高,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日本将发展职业足球作为国家行为,为提高职业联赛的竞争力和观赏性,在法律上鼓励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到日本参加职业联赛,1993年日本职业联赛的外援多达270位。韩国在1981年就开展了职业联赛,并将发展职业联赛和足球运动的经费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职业球员的收入相对较高。朝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外援引进也都得到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不仅使国家队迅速成为强队,而且促进了国内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
日、韩、朝在青少年足球方面,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外,还注意通过立法保证青少年有充分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日本1992年就立法强制规定,小学到高中的全体学生每周必须进行多次足球训练。日本和韩国的教育部门重视体育课教学,体育课的时间长于美国、英国等足球落后国家,日本和韩国每班每次的体育课都配备专职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正规的训练。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体育课重视技能训练,但美国只重视健美操和跑步训练,而日本和韩国重视球类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日本和韩国的学校体育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体育兴趣俱乐部,学生可以自由参加任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教练全部由体育教师担任,并聘请部分校外体育专业人士任教,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全免费,以此促进对体育的兴趣和技能的形成。
学校体育之外,日本、韩国和朝鲜有较为广泛和规范的社会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日本在1997年就颁布了《青少年教育振兴法》,要求体育俱乐部等社会教育机构配合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许多日本儿童在放学后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此外,许多大型企业将向公众提供社会体育俱乐部服务列入企业社会责任,为附近的企业、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儿童提供体育活动场所,企业对这些服务基本免费或少量收费。日本、韩国企业为职工提供了体育场地,并支持企业足球队参加业余联赛,促进了员工健身水平和足球兴趣的提高,而美国仅有20%的企业向职工提供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