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字五行属什么?
仪,yí ,从亻,从义,义亦声。“亻”表示人的动作;“义”意为“不宜、不恰当”。 引申指“礼”“仪式”“礼仪”等。 《说文》:“仪,人之容止可观者。”
清·段玉裁注:“此谓人之容止能为人所欣赏者。” 故“仪”的本义即“人的容貌举止”,与“体”相对而言,强调外在表现形式的美观。 又因“仪”有“准则”“法度”之义(参见“仪形”),所以又产生了“典礼”“威仪”等义。这些意义大多由“仪”的本义加上喻示性质衍生而来。
由于文字的出现远远晚于发音,因此“仪”的字形演变比较复杂。先秦时期的“仪”字作“仪”(繁),西周晚期金文作“仪”或“仪”(简),战国刻石作“仪”或“仪”(简)。以后各个时期字形又有变化,今文字作“仪”。可见现在的汉字中保存着较多古文字字形的信息(形声字除外)。
关于字的读音,古代的音韵和现在的音韵差别很大。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古人用形旁声旁的方法帮助记忆。但即使是同一个形旁或者声旁,古今的发音也有差别,所以用现代读音标古文,完全不能对应。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字形也有不同读法。比如“仪”,春秋时读作“夷” (见《左传》公二十四年)“仪” (见《国语·郑语》);(汉)书》食货志上》:“禹贡彝器”,(唐)韩愈《进学解》“著述多不如载籍之详。”这里“夷”“彝”“仪”都同音,都是yí,但是到了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年至1402年间),“仪”读作 y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读音变化呢?因为“夷”的声调发生了阴去到阳去的演变。(详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