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原理?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化进行信用升级,注入担保,最终组合重组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出售和买卖的证券,以此促进金融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理论上,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70年代末出现住房资产证券化。1985年,美国联邦国立抵押协会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开始推广不动产贷款组合证券化,为不动产贷款的证券化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990年代以后,资产证券化在西方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其范围从不动产贷款不断扩大到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设备租赁、应收账款以及商业票据等,甚至政府收入和公共事业收费等也可以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被广泛运用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工具。
从实践上看,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化处理,注入担保,并转换为证券投资,使资产可以用于资本市场进行买卖,不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为融资机构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许多金融机构都应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资产证券化规模较大。危机爆发之后,金融机构因资产信用损失出现流动性危机,为了应对危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回购和担保资产等措施救市,资产证券化成为各国危机后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