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非标资产?
非标准化资产,是相对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如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而言,是具有债权或类债性质的资产,因其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亦被称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实践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往往指项目贷款、信用证、票据、资产收益权等。
2013年3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为被业界称为的“8号文”。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标准化债权资产之外的债权性资产即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非标资产的潜在风险较之标准化资产更大,一旦出现较大波折,其风险难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和转移。2012年理财资金快速增长,特别是非标债权投资迅猛发展,占理财余额的27.05%,较年初的20.75%大幅上升6.30个百分点,个别商业银行非标债权投资占比高达50%,占用了大量资本,而且操作不规范,“影子银行”色彩较浓,风险不断积累。
银行的理财产品属于表外业务,而理财产品所购买的非标资产如不纳入表内管理,则脱离了资本约束、拨备计提等监管指标约束,且实际业务操作中普遍存在产品管理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投资杠杆不清、多层嵌套现象。因此,非标债权资产监管不到位,不仅有悖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趋势,也为银行管理增加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