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字五行属什么?
恪(恪)kè (恪)kuò (恪)kè ㄎㄜˋ 谨守,慎重:恪遵。恪慎。恪守。恭敬:恪敬。戒惧:“惟恐不免于咎,日夜刻恪于忧惧”。郑码:KSWZ,U:51EE,GBK:83E8 笔画数:12,部首:心,笔顺编号:253441124553 kuò ㄎㄨㄛˋ 中国汉代宫门上的铜印。古代在朝廷上尊卑分坐的两块玉:左契、右契。郑码:KSWZ,U:5069,GBK:83D7 笔画数:12,部首:忄,笔顺编号:2534441124553 五笔86&98:SNWU 仓颉:DMBO 笔顺编号:25344124553 四角号码:47008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069 GK:CYII
基本字义
● 恪(恪)kè ㄎㄜˋ ◎ 谨慎,一丝不苟:~遵。~慎。恪守成规。 ◎ 敬畏:~肃。谦~。诚惶诚~。 其它字义 ● 恪(恪)kuò ㄎㄨㄛˋ ◎ 中国汉代官印的铜印。 ◎ 古代把两块玉系在一起用的带子:左边的是左契,右边的是右契,合称“玺契”或“符契”。亦称“玉契”。 其他字义 ● 恪(恪)kè 〈形〉 ◎ 同本义 [serious;strict] 恪,敬也。——《说文》 执事敬,躬恪肃。——《书·无逸》。传:“恪,谨。” 恪勤匪懈。——《国语·晋语》。注:“敬也。” 又如:恪勤(恭敬勤勉);恪俭(严肃节俭);恪勤(恭谨勤奋);恪勤爵位(指忠于职守,有功绩而获封爵的人)
详细字义
◎ 恪 kè 官印[official seal with bronze or copper inscription on a wooden board in imperial China] 汉制,尚书令与中书令对掌机密,权尤重,故以相高。又以尚书令居台后,省曰“中书”,所以别贵贱,以示中外。因以为名。又置侍郎二人,为尚书诸曹长官,总领纲纪。其丞及郎皆主奏事,凡五丞,一曰郎中令,二曰中垒校尉,三曰司马,四曰谒者,五曰司隶校尉。后汉减一丞,有主簿。魏黄初元年改尚书令为中书令,三年又改中书令为尚书令。吴、蜀并以丞相为尚书令。晋武帝太始四年复旧。宋、齐以后唯备位而甚轻。南朝宋孝建中改为秘书监,元嘉二十六年又为尚书令,后复为秘书监,大明二年更为中书监,普通中又为中书令。梁以下并如宋制度。北齐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并为宰相之任。隋文帝开皇三年罢之。炀帝时复为正三品官。唐初为正三品大宰相之职。武德七年改为尚书省长官,贞观八年又改为侍中之职,九年复旧。龙朔二年改为文昌阁,咸亨六年复旧,开元间加拜殿以尊宰相,德宗时又改为紫微府,又加“平章事”者为真宰相。五代因之。宋仁宗天圣末始去“平章事”二字。金初亦为正三品大宰相等衔。元世祖中统二年升从一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定从一品。 参见“符契” 古代信物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北部 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恪 ·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8 《唐韵》苦革切《集韵》克格切,音客。《说文》敬也。《增韵》愼敬曰恪。《周礼·冬官考工记》人巧既拙则器不克。《礼·檀弓》临丧不恪。《注》恪,敬也。又《玉篇》谨也。《史记·张良世家》其後十四岁,上既东伐楚,行至彭城,壮士荐言,韩信谋反。上既疑之,又得诸侯假道之事,乃使韩信。
字源字形
汉字字源演变 字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