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历史?
先秦时期,上海地区属于楚地吴越的管辖范围;秦一统天下之后,上海地区设了外黄县和娄县,归属于砀郡,后归属泗水国,汉高祖刘邦改封刘交为楚国国王,都于盱眙(今江苏盱眙西北),辖有淮水以北的地区,包括上海境内的外黄、下邳等地。东汉末年,袁绍之子袁尚为冀州牧,领兵南下,在曲阿(江苏丹徒)大败东吴孙坚,孙坚之子孙韶率部投奔袁绍,驻军秣陵(今南京江宁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 年) ,孙权迁都秣陵,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开始修建筑城,以作为东吴的首都。东吴时期,在上海一带设有朱雀桥、建邺郡,还设立了中书省等官署,这是上海建城之始。西晋末年后,中原战乱,晋室南渡,上海先后属晋朝徐州刺史部和扬州刺史部的管辖区域。
东晋成帝时,将原属徐州的下邳郡划入扬州境内,另设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市),上海地区属这两郡管辖。南北朝时,上海地区先属梁朝巴山郡,后归北周所有。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隋朝灭南朝陈,统一中国,将上海一带划归苏州管辖,上海始称松江。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唐朝灭瓦岗政权,郑士基率部投靠唐太宗李世民,被封为魏国公。其孙子郑元璹因平叛有功被唐文帝赐姓李氏并提拔为右骁卫大将军。后来,李元璹的儿子李慎受命担任苏州刺史,他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筑了一座子城,把州府搬到了里面,这就是今日苏州古城的雏形。
五代十国时,吴国皇帝钱镠以松江府所在地设置华亭镇,隶属于秀州(州治在今浙江嘉兴),这也是“上海”二字第一次联合出现。北宋时,宋真宗将华亭升格为县,属平江府(府治在今苏州市区)管辖。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 年),华亭县并入嘉定县。
元朝时,在上海地区设置了上海县、嘉定县和宝山县,隶属江东建康道。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军屯制度,命令军队屯种上海县城附近,移民就耕,以供饷盐。第二年,朱元璋派遣傅有德征剿张士诚,占领苏州后,为了稳固后方,将苏州府的华亭县、王溪镇和青浦县的福佑乡划属上海县,并迁移大批居民到该地区,还下令开辟稻田,种植水稻。
至此,上海地区形成了苏州与松江两城共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