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对肖什么生肖?
肖(xiào)字,古文字形,像手拿一根肉串在嘴里啃食的样子;本义是指“削(xuē)”,切去鱼肉。 《说文》:“肖,消也。”意思是说,肖是削的本字。 后来才引申出类似的意思——“相似、好像”,如肖像、肖似、肖告等。 再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姓”“姓氏”之“姓”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字形是怎么演变的呢?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姓”的概念——商代的贵族有姓,平民没有姓。周朝延续了这个制度,天子诸侯有大姓,卿大夫有所属的采邑叫“姓”,百姓是没有姓的。 到了战国时代,姓不再局限于某个部落的血缘关系的称谓了,而成了同姓氏族成员的统称。这样,这个形似“肖”的“姓”,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了。 而“肖”作为一个形声字,最初的意思应该是“削”或者“细切”之类。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是位吃货,他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好吃笔记——《膳夫记》,里面就提到用肖来削切食物。 “肖”作为削的意思保留到今天,还在一些方言中保留着。如吴语中的“修”(音 xiāu),相当于普通话的“削”;粤语中的“肖”(读 shóu),也是“削”的意思。 不过这里要稍微扯远一点。因为“肖”还有一个读音,而且是在古代专读xiào的。现在这个读音已经很少见了,只在有些词语中保留了。这个读音的“肖”,现在叫做多音字,在古代则属于异体字。
“肖”的另一个读音就是xīào,这个读音在今天保存下来的词不是特别多,但却是历史上最常见的读音。从汉代到五代十国,官修正史中提到的皇帝名字里带“肖”的,都是念xiào的。 那为什么会念xiào呢? 因为上古时期,“肖”的繁复字形上面是“小”,下面是“刀”,合起来就是“xiao(二声)”啊。 别以为“肖”这么简单!其实它是会意兼形声的字。上部的“小”暗示了字的含义,下部的“刀”给了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