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代表什么生肖?
“嫦娥”不是指月亮上的那群兔子,而是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所有兔子都叫“嫦娥”! 古人在八月中旬的时候,并不会直接观察月球是否出现了阴影区域,而是通过观察月亮周边亮度和颜色是否有变化,来判断月相的变化——这种测量方法是非常不精准的。
为了测量的方便,人们想象出了一些假定特征: 月球的圆缺变化是有规律的,并且每个月都有两个最明显的阴历朔望月:满月(望)和初一(朔)。在每月的月初和月终各出现一次,每次持续三天左右。 而“嫦娥”就出现在这个期间内: “初一日,月始亏,谓之‘朔’;初三日,月如弓,谓之‘蛾眉月’;十六日,月当满,谓之‘望’。”——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月令》 也就是说,在“望”和“朔”这两个特例出现的这段时间里,月亮周边的亮度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的,而且正好处于农历的月初和月末,所以无论能否观察到月亮暗影的存在,我们都必须把这一段时间称作“月亮存在暗影”的“弦望期”。
而其他时间,月亮周边亮度和颜色都没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存在“月亮暗影”的问题,此时自然就不存在“嫦娥”了。 ——注意这里的观测前提是[月亮周围亮度没有显著变化],而不是“看不到月亮暗影”。所以,如果借助特殊的仪器,或者凭借良好的视力,在非“弦望期”依然能看到月亮暗影的存在,那么“嫦娥”也就有了存在的依据。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肉眼在非“弦望期”能否看到月亮暗影?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两个因素:
1、月亮本身是否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暗晕圈。
2、人类眼睛是否能够识别这个暗晕圈的轮廓。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答:只要找一张不太清晰的月亮照片,用像素级图像处理软件加以放大,再借助光学器件把人眼能看到的最大暗晕圈标记出来,然后计算其面积占整个像素的百分比,就可以得到这个数值了。我试了一下,以目前比较流行的手机拍照功能来说,这个数值大概是在5%左右浮动。 所以肉眼在非“弦望期”能分辨10%的面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一个标准的300ppi的像素点,换算成物理单位就是1mm*1mm,这么小的一个区域里有这么多可变参数,要精确计算出“嫦娥”的大小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从逻辑推理上来,在没有特殊仪器的情况下,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几天应该都是可测量的“月有暗晕”的时期…… 当然,对于古人在没有精确仪器的条件下如何测定“月有暗晕”的时间间隔,我是持怀疑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