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属五行属什么?
“洁”字,在五行中属于土的属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关于五行的相关知识: 五行的概念起源于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形态,其起源时间相当早。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五种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相生相克了;到了汉代,人们把五行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到了宋朝,朱熹在《中庸注》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五行”的概念。
现在我们所讲的五行,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辨脉法》中提出的:“阳极似阴……脉迟细弱,软弱之极,几至沉伏,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如阴血不足而又感邪热者,名阴盛阳虚,治宜补阴阳偏衰之法。其脉左关上方,其形散乱,浮而不均,或兼短缩,或兼沉弱,此名曰虚劳也。”
张仲景所说的“阴阳偏衰”,其实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偏衰,也就是五行中的某一元素的偏缺。例如,木旺则生火,如果木太过(即“阴阳偏衰”中的“阳极似阴”),则火也会过于旺盛,这时如果遇上潮湿多雨的季节,就容易发生湿温病或者瘟病,临床表现常见身重疼痛、胸膈痞闷、呕吐泄泻等等;而土旺则生化万物,如果土太过,那么万物都会被土所化,从而容易生成痰湿,此时若遇上季节变换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咳喘痰热、咽喉肿痛、牙疼出血等病症。 总之,无论是“阳极似阴”还是“阴盛阳虚”,都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奋或者低迷,都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而“浊”、“腻”、“厚”“实”之类,都属于阴液的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讲,“体内有湿气”,其实就是指体内有阴液停滞不化所形成的湿邪,所以祛除体内的湿邪,就是祛除体内的阴液。
而“热”、“毒”这一类,在中医看来,其实都是邪热的范畴,是由于外感六淫邪气中所含的热能太多造成的。由于中医学把自然界分成了阴阳两界,所以我们人体内的阴阳也是相对的,当外界环境中阴气过重,导致阳热过盛时,人体就会表现出热象。用食疗的方法来消除暑热,就是用食物来平衡体内的阴阳,达到祛除内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