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是什么生肖?
纠是未羊。《春秋》里有晋侯使士縠来归惠公,子犯从。其日甲子,天乙临,又为旬始,辰在尾火猪。三象合,故曰“甲猪逐犬”。 逐犬者,未羊也。未羊逐辰豕于午宫,又入酉宫,见戌亥之象。此乃未羊之位,正应十二月建未之节。其日在午,逢甲将逆顺行,至申月则丁酉火鸡司权,此乃周之正月,秦之十月,故称“周正十月”。
《春秋传》曰:“闰月,余八日。”盖八月过闰,十九日而行秋令。《经》文九月既死霸卯,《传》称先儒多以为言“既生霸”矣。既生霸者,二月建卯,阳气自寅而出,至于卯而得位。既死霸者为十月,以阳历二十日行阴历十月令。今正月有壬寅、癸卯,非二月所当有,故知此月有闰。何则?《经》云“正月甲子朔”,《传》称“元月甲子朔”,上言十一月辛未冬至,下言十二月甲子大寒,推冬至在大寒之中,一月之间有一阳升腾,二月则有二阳升,立春后一阳升尽而为春分,岂有二月无壬寅、癸卯之理!又《书序》所谓夏正月份,《经》文亦皆用孟春,不载仲春。故知孟春正月即夏正二月也。
秦得九月,不载八月,亦兼取周正十月之意。秦以十月为岁首,正月为九月,二月为十月,三月为十一月,四月为十二月。十二月之后,周之正月,秦之十月,故又称“周正十月”。
糺,读 jiǖ,本义是矫正弯曲,矫正乖戾不正,进而引申为纠察、纠合等义。
中国字形中的左右偏旁通常都暗示字的发音。糺的读音就是由“绞”字转变而来。中国字中的部首都暗示字的意思。糺的部首是“纟”,说明糺字的义训跟丝绞缠有关。
“丝”的甲骨文是上、中、下三横,中间竖立一竖,象两股丝绞合的样子。金文变成了绞丝的抽象图案。“糺”字从绞丝,表示“糺”也有绞合的意思。可见,其本义也是将两股丝绞合。“糺”的甲骨文“纟”部,是个象形字,象人手牵丝之形,表示“糺”是用手牵合丝线而成之形。
“糺”的汉字本义是矫正弯曲,矫正乖戾不正。它最原始的意义是纠丝。“糺”字中的“乃”象大头幼虫的图案,说明糺字的字源字是“蛾”的幼虫“蚕”。蚕有丝,蚕丝可以用来做衣服,丝与毛相比,毛是动物的表皮,而丝是昆虫的分泌物。动物的真身是“牛”,昆虫的真身就是“鼠”。蚕是鼠的一种,本字就是虫。丝的本字也是虫。
蚕在以蚕茧裹住自己准备变蛾之前,要不断用自己分泌的丝将自己缠住,使其不能动弹。这象徵着蚕在茧中进入一种静笃的状态,为着脱胎换骨作好准备。这正是蚕吐丝时的状态。而这时的蚕,就被人为地取下来了丝。这种状态象徵着蚕被缚,如囚笼一般无法动弹。所以,糺字在文字上引申为拘禁、囚禁的“囚”。丝线缠绕的形状又象徵“纠缠”,所以“糺”字引申为纠合、纠葛之义。而纠丝是为了成“絞”,所以“糺”字引申为绞合之义。由纠丝的形状,引申为纠合、纠察。纠丝时,将不好的丝剔出来,正合纠察时,将不好的人处以极刑,所以“糺”字引申为刑戮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