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眼镜是什么?
卫生间的镜子为什么叫“卫生间”,而不是“浴室”呢?这个“卫生间”的称呼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 明朝人写的《酌中志》里有这样的描述: “(明宪宗)每夕临寝,必盥濯讫,方就枕。五鼓,即起坐。先燃香一炷,默诵《心经》一遍;再焚香一炷,默诵经咒约一个时辰。晚夕,浴罢。” 这个描写的是明代宫闱生活,说明在明代中前期,宫廷里已经有了“浴室”——供皇帝、皇后及宫眷们洗浴的地方——和“厕所”了。
但是,这种设施和现在我们的浴室可不一样。现在的浴室是提供清洁、恒温(冬天也有热水)、干燥的公共洗浴场所。而明代的浴室,其实是带有“洗手间”功能的房间。 明代的士大夫们也拥有自己的浴室。比如袁宏道就有一所“小有园亭”的私宅,其中就有浴室。他还在《叙小园》里得意洋洋地介绍自家的浴室如何精巧、设备如何齐全。但这里没有蒸汽房和烘干机,也没有放满热水的大池子。浴室里的清洗工作是由两个婢女完成的: 一个端着水盆,一个拉着毛巾,不停地擦洗他的身体。 明代的文人士大夫们的住宅里一般都有“书房”“客厅”“卧室”和“厨房”,这些名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除了“书房”和“厨房”外,其他几个房间的功能和今天的房间差不多。不过,除了这几个主要房间外,还有“井台”“厕屋”等建筑。 当然,这“厕屋”和我们现代的马桶可没啥关系。它其实就是一个土坑,上面盖着木头板,下面铺上稻草或砖石,方便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