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比喻房子?

余为提余为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 《礼记·檀弓下》记载“夫子之居室如燕”,郑玄注曰:“室中高且安,如燕之居巢。”孔颖达疏引李巡曰:“鼠知穴处而床下足。”李巡是唐太宗时人,他说的这句“鼠知穴处而床下足”被南宋学者朱熹引用在《礼记·檀弓下》的注解里。所以,从孔子年代开始,人们就把房顶上的“屋脊兽”想象成带着翅膀的燕子了。而把坐卧的“屋子”比喻成老鼠的窝。

丑牛 唐朝诗人元稹有一首咏牛诗叫《牛女》其中一句是“牵牛出河西,织女栖其屋。”这“织女栖其屋”的比喻后来传到现代,成为我们描述爱情常用的一句俚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每年只有这一天才能见面。

寅虎 东汉文学家王逸少(王羲之)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投鞭断流”“投鞭断流”的意思是把上百根马尾捆到一起扔进江河,就能把江河切断,用来形容兵力的强大。其实这个“投鞭断流”的典故还有个后缀——“借问江潮向何处?万艘来往随流水。”也就是说这些战船就像顺着江水漂流一样自由。这形容的正是水军和行舟。古人经常用“虎”来形容水军,因为虎是水中动物,能潜水捕食。所以东汉水军初建的时候,其战旗上就绣着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

卯兔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楼头残月临窗晓,池上新蟾落晚晖。”月亮升起的位置在楼房与池水之间,这种景观只有在傍晚和黎明时才可见到,因此后人就用“月落黄昏”来代替“月升”或“月落”。

辰龙 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就是“巨大的手”,说明中国古代先民已经意识到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有轨迹的,并且早晨和黄昏时刻阳光投射的角度会略有不同,所以他们才把光芒四射的太阳比喻成“大手”。而且这个“手”还不能太小,否则就体现不出太阳的热度。于是他们创造了“巨手”这样一个想象丰富的比喻。

巳蛇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小石潭记》其中描写了这个潭水的源头——青幽幽的水草形状如蛇,随风摆动;水里游动的鱼像梦游一般,十分悠闲。其实,古代的“蛇”字与“龙”字很像,都是头上长矛的形状。所以,“水草”就像“龙鳞”,游鱼也就变成了“龙睛”。(参见本人的文章《“龙睛凤舌”的由来》)

午马 我们现在使用“马不停蹄”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了形容速度太快,但实际上这是一句出自《庄子·马蹄篇》的成语,原意是指马不停顿地奔跑。为什么不停地跑呢?因为马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既然白天黑夜都奔跑,怎么可能停下来休息?所以这是用“马不停蹄”形容马必须不停地跑。那么,为什么要特意指出马是“夜行”而不是“日行”呢?这也许是因为古人在白天已经用“赶路人”或者“走马”来指马奔跑,但是夜间奔跑的马实在不多见,所以夜间的“马行”就显得特别突出。

未羊 羊在古代主要指山羊,山羊有个特征是爱舔自己的角,用舌头给自己清洗身体。所以“羊”被用来比喻“温柔”并“自我清洁”的事物。

申猴 猴子喜欢攀爬,行动灵活敏捷,所以古人用“灵猴”来比喻机灵的人。而猴子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摘桃”!它总是把手伸得高高的去抓树尖上的桃子。不过,这“摘桃”可不是指真的摘桃子吃,而是“夺魁”或者“中状元”。“独占鳌头”“金榜题名”中的“鳌头”“金榜”其实就是指代“桃子”。(参见本人文章《“夺魁”与“中状元”》)

酉鸡 金色的“秋”字下面站着一只“鸡”。这是“秋收“的象征。鸡在晚上能够看清东西,就像眼睛明亮一样,所以古代女子用“明眸皓齿”来比喻容貌美丽。

戌狗 这个比喻很简单,就是“望梅止渴”,用想像中的梅子生津止渴。但是,为什么要用“梅”呢?因为在腊月里(农历十二月)梅花盛开,这个时节正好是“除旧迎新”的时候,腊月的“腊”字上面就是一簇盛开的梅花。

亥猪 《礼记·郊特牲》中提到祭祀祖先的时间是在冬至后“一月”,也就是“腊祭”。为什么要在腊月祭祀?原因就在这“猪”身上。因为“腊祭”要“杀赤豕(猪)”用它的血涂在祭品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