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绿色通道怎么办理?
对于很多条件达不到同学来说,大学当然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上大学的费用也是一个问题。为了不让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错失上大学的机会,很多大学也为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那么,绿色通道是怎么样的?
国家资助政策
2009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程,即“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计划”。参加该计划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年可以有一年的全职时间用于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作为大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的方式,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一模式,被称为“工学结合”。
据教育部统计,到2009年底,已经有50%左右的大学生接受“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而在这些学生当中,一半以上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回报。
高校助学措施
为了贯彻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改革,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规范和优化高校助学工作,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高校助学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办法》明确了助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教育公信,发挥财政扶贫、教育救亡、资助救济、培养人才等功能,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二是坚持渠道合理,统筹利用教育、财政、金融、税收、社会力量等各项资源和渠道,形成完善的助学工作体系。三是坚持形式多样,资助方式要与助学目的相协调,与高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匹配,体现互助互济和奖助多救、激励上进、兼顾差别、鼓励自立的自我帮扶原则。
四是坚持以生为本,更好地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需要,营造平等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是高校学生最基本、最有效的助困措施。据统计,2007年底,全国已有18个省份的所有公办大学本科树立了奖、贷、助、补、免等综合助学体系。不少大学每年发放的助学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但是,相比全国近2000万名学生而言,覆盖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而奖学金的评定往往与学习成绩挂钩,在考生为了各种证书挤破头皮的时候,贫困生往往无暇顾及。与国外的大学奖学金制度不同,中国的奖学金往往只能减免部分学费,而国外奖学金可以解决饮食、住宿等问题。
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将奖学金颁发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将更多的奖学金指标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
为此,一些省份和高校已经作出了相关改革:把奖学金奖给每一个有贡献的学生,其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力度;提高减免学杂费的比例;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开设“爱心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