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亏损吗?
我国央企的确存在大量亏损现象,但这种现象被过分夸大了。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亏得裤子都没了”(简称“裸奔”)。这里所说的亏,指的是经营亏损,而不是利润为负值(这点区别很重要!)。前者表示某项业务没钱赚了,但还活着;后者是钱没赚到还倒贴进去了。举个例,某企业今年收入100元,开支99元,赚了1分钱,但这1分钱的利润还没捂热就被税收、分红等掏走了,实际上还是亏的,这种亏就叫“裸奔”了。
其次,我国的有些央企承担了一些社会功能(如铁路、银行)或政策性功能(如农业、煤炭),这些职能原本不是由它们来承担的,现在却不得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导致这些企业的亏损实际上是由国家来承担的。如果将这些功能性部门的亏损全部算到国资委头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再则,我国很多央企都是国际化的公司,它们的海外子公司大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投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承揽项目,但短期内又无法收回投资,形成现金流的净流出,这时账面上就显示为巨大的亏损。但如果把这些亏损的海外部门剔除出去,保留国内部分,中央企业照样可以赚很多钱。所以把整个公司的亏损全部算在国资委的头上也是不公平的。
最后,不是所有央企的亏损都跟原体制有关系。有的央企本来就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亏损严重,如钢铁、煤炭行业。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国家的政策是在这些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工资和各项支出的发放,维持企业的运转。改革后,这类企业仍然处于竞争性行业中,国家不再给予额外的补贴,其亏损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属于经营性的亏损。只不过过去是明补(直接补助给职工),现在是暗补(通过价格、税收等形式转移支付)罢了。
当然,也有很多央企的亏损是与原有的体制有直接的关联。这部分亏损其实应该由国家来承担,因为体制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目前的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因此这些亏损暂时难以得到弥补。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这部分亏损迟早会转化为利润。而且这种转化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因为它本来就应当属于这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