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和真的不好吗?
1,“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互相帮助、互为依存的循环相通关系;“相克”则是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是制约、抑制的关系。 2,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之中,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其相应的五行属性。同时,五行还分别对应着五志——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惊属金、恐属水。 3,中医理论中还提出了“子病犯父”“子盗母气”的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和制约,有时也会超出五行相克的范围而形成相生之局。比如,心火过旺时会影响脾气,造成脾虚腹泻;肝火太盛会影响肺的肃降,从而出现咳嗽、胸闷等;肾亏会引起心阳不振等等。这些,都是五行不定的例子。 所以,从上面来看,五行不定似乎是不好的。但中医理论是个整体理论,并不是孤立的某一方可以独立的。我们看待问题就要全面一些。其实,五行不定,恰恰说明了你身体素质较好,任何内脏器官都不存在明显的不足或偏亢。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往往是很难出现五行不定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适当让五行流动起来,可以让身体的抵抗力更强。 《黄帝内经》中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讲的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和于术数”则是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方法(包括饮食、作息等)加以调治。 总之,对正常人而言,五行不一定要平衡,但一定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