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准目的是什么?

公孙钰然公孙钰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此次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此次降准是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向CPI传导的举措,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根本性转变。当前通胀水平处于央行容忍区间,LPR改革后,央行主要跟踪市场利率,更加关注货币市场流动性和银行中长期融资成本的变化,降准主要是解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中长期的负债缺口,保持资金面的适度宽松,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从央行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来看,6月份社会融资总额明显回升,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89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利率分别下降7月和4个月;1年期LPR报3.7%,5年期以上LPR报4.65%。 整体上看,上半年持续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较低的市场利率环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数据逐月好转、通货膨胀上行压力加大,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求平衡点,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开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MLF操作实现短期流动性投放超2万亿元,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目前,国内经济的恢复仍不均衡,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PPI仍处于上涨阶段,央行采取降准措施有利于继续鼓励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年末市场流动性的稳定。 但需注意的是,在降准实施之后,货币政策仍然有工具可用。由于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依旧存在,央行也有可能运用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冲通胀上升的压力。降准并不是货币政策方向的真正变化,也不会开启量化宽松的大门。

阚建涵阚建涵优质答主

为了对冲央行MLF大量到期。2018年1季度,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到期的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共6.02万亿元,其中春节前后到期的就有5.47万亿元,且集中在2月份到期。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到期,使春节前后市场流动性面临较大缺口。

2017年金融风险防控初见成效,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平稳回落,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2017年四季度起,经济增速略有放缓,CPI总体稳定,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但区域存在分化等问题,此时降准有积极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增长的考量,以及稳健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需要。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有效抑制降准释放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等资产市场,以及助推消费信贷快速扩张和短期化。本次降准的主渠道是通过增加信用结构中占比最高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实现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