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转型的原因?
1984年,海尔开始创业,张瑞敏提出“品牌经营”的概念并付诸实践,这是海尔走上品牌发展的道路; 到2006年的时候,海尔已经拥有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十几个产品事业部,但是却没有一个事业部的营业额超过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当时海尔的多品牌战略并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主导产品或市场。
这个时候张瑞敏看到了多品牌战略的问题,于是开始实施“海思”和“海纳”计划,希望通过这两个品牌的运作去打造平台,整合资源为海尔未来发展做准备。 再到后来,海尔开始构建国际化品牌,先后收购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美国克雷集团,同时向俄罗斯、东南亚扩张,全球化步伐加快。
关于并购,张瑞敏有自己的想法。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三年以后你可能还会在原来的位置,如果你稍有改变的话,三年以后你可能在一个更好的位置。如果你没有勇气走出去的话,你永远不会发现一个更好的位置在那里。” 从创立海尔到全球化品牌建设,张瑞敏始终围绕着品牌做文章。
第一,家电业作为一个高度商品化的行业,同质化的竞争非常严重,通过模仿、引进,甚至通过逆向工程学习,可以迅速地赶上。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企业采用价格战争夺发展资源。
第二,以传统工业经济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是“大规模、高库存、低利润、低成本”,这种发展方式也难以为继。
第三,网络信息时代来临以后,客户个性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和无规律化。企业按照大规模生产组织起来的研发、采购、生产和服务系统,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海尔通过在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创新,转变了发展战略,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转为客户价值最大化。它通过企业战略创新,带动了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共创共赢的生态圈,形成“人人创客”的战略新目标。在此战略引领下,海尔实现了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管理创新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管理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