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崛起的企业?
1、恒大 许家印在2010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当时成立了恒大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大汽车”),进驻汽车行业。然而直到五年后的2015年,才正式推出恒驰1.0车型——一款电动轿车原型车。 虽然比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起步晚,但恒大汽车的野心不小。根据其规划,恒大汽车将在全球建设三大生产基地,其中两大生产基地将设在大连和上海,预计年产量分别为50万辆和20万辆;另外,还有一处生产基地拟建在广东阳江,年产能20万辆。目前,恒大汽车已在广东、上海等地建成四个基地,并正在筹建第三个生产基地。 根据公司愿景,恒大汽车要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资金必不可少。为此,从2017年至今,恒大汽车通过增持母公司股票和其他交易方式,累计融资685亿元。
不过,除了资金充足外,恒大汽车在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为了快速入局,恒大汽车采用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先后与科尼赛克、拜腾等车企展开合作,通过收购和整合外围资源,加速自身研发进程。 但合作终究是合作,核心技术还是需要自己掌握才行。从目前来看,恒大汽车在电池、电机等方面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唯一可以吹的地方可能就是拥有世界领先的自动刹车系统专利。但考虑到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进口车型,所以并不足以让恒大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滴滴 要说这两年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那一定是滴滴。作为一家移动互联网企业,滴滴凭借手机APP就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用户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同时,滴滴还利用互联网特性,对出租车这一传统行业进行了革命性改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滴滴打车,网约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交通方式的。而滴滴也顺势成为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其实早在2012年,滴滴就进入了电动汽车领域。当时就推出了为出租车行业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的“滴滴电动车”,并投放了数百辆东风电动407电动车在北京、广州等城市运营。只是没想到五年后,滴滴会借助自己在网约车领域的地位,大举进入私家车领域。 今年6月份,滴滴联手比亚迪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双方将共同开发纯电动乘用车,打通汽车销售、维保、充电等用车全场景。而根据计划,首款合作车型的量产将于明年实现。 对于滴滴来说,涉足电汽汽车领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现在滴滴已经拥有了超过5.5亿的用户,日均发送请求超过200亿次,这些大数据将为滴滴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汽车、电动化汽车以及新能源充电设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