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属于五行的什么字?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者,何谓也?曰:木、火、土、金、水;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常,仁、礼、信、义、智。” 这里已经提到了“五行”的概念,并且赋予了具体的含义。“行”即是道的内涵,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五行”就是由“三”衍化而来的东西。 “三”是什么?就是阴阳(阴、阳)。什么是阴阳?老子说的最清楚,“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两仪”就是阴阳,《说文解字》里也写道:“阴阳,雄雌也”,即有雌必有雄,有阴必有阳。
那么为什么将五种情绪归属到五行中去呢?因为五种情绪是由阴阳构成的,比如悲伤是由阴(女)悲伤造成的,忧愁是由阳(男)忧愁造成的,所以《黄帝内经》里说:“悲则气消,愁则气聚。”这里的气即是阴气(形),也是阳气(神)。 将情绪归属到五行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雨,为地上下降的水,水曰润下,与天降之雨相似,故从水。雝字似壅,以盖物之形,引申为藏匿之意,字中之君字,实有掩蔽之义。从雨、从雝,表示藏匿之雨,故声怒也。
《说文·雨部》:“雨,水从云下也,一像天,冂像云,水从其间,降雨也。雝,藏也,从人于宫内。雨作声,有似发怒,故从雝声。”
《说文·于部》:“于,於也。象气之舒也。凡于之属皆从于。雝,於宫也。一曰,或省声。凡雝之属皆从雝。”“人于宫内”是于、于、雝的本义,引申为宫、为牢,又引申为囚。於又同吁,发气声。从於宫引伸为吁,在於宫或於牢中吁之当然要发怒,故雝有怒意。
《广韵·虞韵》:“於,吁。”《康熙字典》又《韵会》吁也,叹也。《正字通》又《广韵》引,吁也,叹也。《增韵》忧叹声也,又《正字通》云:人於宫内当呼嗟也,由是而思发气声,有怒意,有忧叹声是雝有忧怒声,故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