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随利率也降吗?
我国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利率制度,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监管方根据市场情况规定不同档次的利率,金融机构在获得贷款时,只需在规定的档次内选择其中一项利率就可以。1998年,国务院进一步出台《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规定从1998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对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的贷款实行浮动利率。自此,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自主决定,不再固定在某一个档次上。
但是,贷款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并没有完全放开。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监会先后要求六大国有银行对部分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用于扶持农业及弱势产业。同时,规定六大行对一项贷款只能一个成交价格。
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又推出了最惠利率和特惠利率,用于鼓励银行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减点利率可享受最惠利率,再加点利率就可享受特惠利率。
从1998年推行浮动利率至今,我国的银行贷款利率已经经历了7次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9月15日。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1993年的10.98%下降到1.99%,九次下调,跌幅达89%。
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由中央银行发出通知,各银行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在下一个月初开始实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包括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私产房、单位住房等)以及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一般都执行贷款基准利率,但对贷款方法、偿还条件等因素有特别规定的,则应遵循相关规定。
虽然贷款利率没有放开,但是经过7次下调,现在的贷款利率要比前几年低很多。去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在保持平稳的前提下略有下降,而企业贷款明显下降,尤其是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比大型企业的利率要低,对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