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如何看利润?
利润表亦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关系,按照收益与费用是否配比、是否日常活动等原则加以归类,提供有关营业收入、费用和实现利润方面的信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及偿还债务能力、获利能力的状况。因此利润表的结构是通过收入和减去成本费用来反映利润。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分析判断企业获利能力和经营趋势,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评价考核管理层的管理业绩,分析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依据。是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关键依据。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和所有成本费用,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作适当分组和排列后,在两者之间划一横线,两者相抵后直接计算出当期的净利润。这种格式的利润表只便于报表使用者查看本期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但不利于报表使用者通过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分析来把握企业的获利能力。多步式利润表是在利润表中将当期的各种收入和费用按性质加以归类,分步计算求出本期的净利润。多步式利润表一般分五个计算步骤: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第三步计算净利润;第四步计算每股收益。第五步反映年初未分配利润、期末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应付利润及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的分配在利润表的调整部分反映。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进行分配。利润分配是企业实现净利润在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是联结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利润分配也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通过利润分配,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企业资本,从而增强企业对外投资、举债及承担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使企业投资者从中取得收益,增加投资者继续对企业的投资信心,激发更多投资行为的产生。因此,利润分配直接关系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和扩大再生产的开展。
利润分配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的提取应以本年净利润为基础,按10%的比例提取,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股份制企业为股本,下同)的50%时,可不再提取。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为5%~10%。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也可以并入本年净利润一并计算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2)企业根据章程或相关规定,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分配本年利润(或称分给投资者利润,股份制企业的分给投资者利润称为分配普通股股利)。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也可并入本年利润一并分配。企业经过上述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即为企业当期最终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结转到“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