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务怎么产生?
地方政府负债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二是融资平台。 所谓土地财政,就是各地以发展经济的名义大量圈地,这些圈来的土地大部分是用来建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极少数是用于城建和民生建设的,然后通过土地出让从中获利。这个土地方案是最为简单粗暴的,也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所以被很多地方政府所采用。至于这些圈地的地块是怎么评估作价的,里面的门道就很多了。
当然,除了土地方案外,还有非土地方的方案来融资,比如以前的BT模式(建设-转让),这种模式主要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一条路的建设,采取建设-转让的模式,也就是先建设,然后再将这条路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政府,事实上就是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套现了。还有一种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这个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高速公路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 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是借鸡生蛋的办法,把本应该政府财政资金承担的义务变相转移给了企业,企业的资金来源其实就是银行贷款,而银行放贷的资金最终还得来源于居民存款和企业利润,所以说其实地方政府是在挪用未来老百姓的钱。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市场化操作,风险还是要由市场来承担。然而地方政府天生就是个爱出各种问题的政府,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方式来融资——融资平台。
为了弥补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带来的财力不足,很多地方设置了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的下属企业单位,实际上却干着政府事业部门的活,资金也完全由国资监管部门监管。这样的设置使融资平台具有了政府信用背景,从而可以在市场上轻松取得贷款。而得到的贷款则统一归集到发改委,由他们统一下达投资计划,具体投资项目再由相关的建设单位申报。这样既解决了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又顺带着把过去通过BT或者BOT方式拖欠的企业贷款也给清理了。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只是这种办法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地方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增加了地方的债务负担,如果这种融资模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恐怕今后欠下的债务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