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祁小惠祁小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骆(luò)姓源流悠久,历史悠久,是源自周朝的姬姓部落,以地名为氏所形成的姓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公族大夫叔虞的封地里有个地名叫“骆”,其地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秦灭晋后,这一带属内史郡管辖,西汉改为河东郡。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董承为车骑将军,率军赴雒阳(此雒阳非指河南省洛阳市),承被曹操诛杀后,其子仪及族人徙居雍州扶风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改姓骆。后世骆氏大多认为祖籍在山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原籍贯代北(今山西省北部地区)改为自己喜爱的洛阳为名,把鲜卑姓吐贺发改为汉姓洛,其子孙以祖父的汉姓为姓。隋唐时期,鲜卑人拓跋氏、丘穆宁氏等姓氏的贵族有改为李唐宗室后裔李氏者,也有取“落”或“洛”为姓者。五代时,胡柳谷于后梁开平年间随父孟知祥镇蜀,因他喜欢洛阳,遂以洛为姓。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开封沦陷,赵宋王朝南渡,不少王室宗亲和中原士族随皇帝迁往江浙一带,这其中就有洛姓人家。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曾奏议“河朔用兵方略”,其中提到要攻打晋、绛(今山西省新绛县)及解州(今山西省解州镇),当地州府官吏闻讯大惊失色。原来,晋、绛二州所管的县中都有地名“娄”,而且音同字异。

岳家军要是打了败仗,这些同名地域的地名就会混淆起来,让敌人钻了空子。于是,南宋朝廷命当地主管行政区划的官吏重新审阅记载,正本清源,把地名正确的记入地理志书。此事《宋史·岳飞传》中有载。由此可知宋朝时山西的“娄”地已改称“骆”地。 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还有两个来源,一为天竺语“波罗”华化而来;另一为女真语“玉兔”汉化而得。

公孙月佳公孙月佳优质答主

在古代,“骆”字是“骆驼”的简称,专指一种能负重行远、适于在沙漠中行走的动物,所以它的古字形中包含有表兽形的“鹿”字。

在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给这种兽命名,只是按它的毛色(红褐色)给它取名“駞”。“駞”是驼色,本指“棌駘色”,棌駘色是一种和熊一样黄黑相杂的颜色。后来人们又用“駞”来表示这种动物。但按古代的称物用字法,用表示颜色的字去取指一种兽名的音,这是不符合规矩的。所以,人们再给“駞”换个造字法,把表音的形声字改用为表义的会意字,从马,驼声,合体为“骆”字。“骆”和“駞”是异体字,后“駞”退出了指称该兽的“字坛”,由“骆”独占地盘当字用。“骆”的本义是“駞”这种兽,例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天地始肃,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君子斋戒,处始 Nest以避,雷霆鹰不可以暴,鸷鸟不可以逐也。是月也,日夜分,雷电未至,商旅不行,杜门不出,天下大安。天子居总章大壮,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纯金,以养天下阳气。,命将帅,授车骑,习用水,命有司,令出土牛,以送寒气,西门槁下,既吉,乃收积聚。诸侯始振木铎,以徇于夫”,郑玄注:“白骆,白今之駞马也。”

“骆”的本义由指称“駞”这种兽,再引申为指称“骆驼”,这是很自然的事。例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十字路口茶坊里,取出一个兔儿来,手里托着,东张西看。”又第三十三回:“只见那人托着个兔儿来。”现当代作家秦牧《古铜灯记》:“小市镇上难得见到骑着骆驼的商人。”

“骆”与“駞”的关系正如“马”与“騌”的关系一样。“驾着騌走”实际上是“驾着马走”,“骑着駞走”实际上是“骑着骆走”。“駞”和“骆”字一样,古代也用作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