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一生肖代表少男?
鼠 子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位,也是农历的第一个月。《礼记·月令》中记载:“孟春之月……其日壬寅”,这里的“孟春之月”与“壬寅”都属于对初春的称谓。在正月的时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大自然开始更换新装,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此时正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古时人们用“元亨利贞”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参见《淮南子·天文训》),而“元”字最早就是指“首”的意思——就像老鼠爱咬东西一样,它总是第一个出现并且最先开始打洞。所以子又称为“首阳”或“首端”,当然也就是“少男”的象征了。
牛 丑在十二支中仅次于子,故又称“次男”。在古代,人们用“丑”代表农作物的庄稼。因为子时和丑时都处于夜半三更的时间段内,所以旧时人们常以“子夜”“三更”指代这两个时辰。古时候没有电灯,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燃起蜡烛或者油灯。这种灯具又被称作“烛灯”——后来就简化成了“烛”。
为了照明方便,人们会定期添加油灯中的蜡烛,因此“添油”也就成了“增寿”的同义词。另外,古代还常用牛来作为祭祀的牺牲,因此牛又是“吉祥”的象征之一。既然子代表的是少年,丑又代表了农事的开始,这就恰好与“童年”“青春”相吻合,所以丑自然就成了“少男”的代名词了。
虎 寅在十二支中排第三的位置,又被称为“三男”。关于这一说法,民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据说在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做了皇帝后想要出巡,于是就带着侍卫来到了京郊,此时天色已晚,于是便找了一家农家院想借宿一晚,然而这家农户却只有一个女儿,于是刘秀便要求此女为他洗浴、更衣并亲自执鞍坠马,当他跨上骏马的那一刻,一阵疾风吹过,只见一片树林中出现了一只斑斓猛虎向他扑了过来,刘秀大惊失色,赶紧拨马逃窜,随从的人见到这一幕也是胆战心惊,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刘秀之所以假装害怕是因为他此次出行带了两只老虎做坐骑,其中一只就是由这位农家女孩抚养长大的。
当时的人们认为“寅”即是“虎”,所以把属虎的那一天也称为“寅日”,也就是说这一天出生的人属于“寅人”,而这一天正好又处于春季,此时“百草发芽,万物始生”,正所谓“君子有恒心,如寅卯之木;君子之德,如日月之行,不可阻遏”,所以“寅”又引申出了“勤奋”“进取”等含义。在这种种含义中,“寅”自然就成了“男子”的代名词了。
兔 卯在十二支中排第四,又被称为“四男”。对于兔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除了观赏性外,兔子的肉也是非常好吃的。兔与“素”同音,在古人看来,凡是颜色为白的,例如衣服、食物等等,都被称为“素”,所以带有“白”字的词语一般都包含“素”的含义。正因为如此,白色被看作是纯洁无瑕的颜色,因此又衍生出“善良”“正直”“无私”等意义。既然“纯白”意味着“善良”“纯洁”,那么作为十二属相中唯一的一种“纯白动物”的兔子,其象征的自然就是“清纯”“稚嫩”的少年了。
龙 辰在十二支中排第五,又称为“五男”。我们都知道“龙”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异动物,那为什么在这里龙却代表的是男性呢?这还得从“辰”的字形说起。“辰”的本意是指星辰,而星辰在古代有两种指代含义:一种是天上的星,另一种则是将夜晚分为四个时段的“更点”。由于“辰”的中间部分像一顶皇冠,所以古人认为它是“帝王之星”。既然“辰”代表的是帝王,那么我们自然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辰”就是“龙”的象征。
另外,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不少关于龙的传说,诸如“龙王”“龙皇”等等,这些传说中的龙大多都具有神奇的法力并且长有许多的龙头。我们可以说龙是男性的化身。
蛇 巳在十二支中排第六,又被称为“六男”。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蛇是对自然界变化反应最为机敏的动物。在冬天来临之时,其它的动物都会闭目养神,而蛇则会躲起来不吃不喝,这就是所谓的“蛇蛰”。当其它动物都觉得寒冷难熬的时候,蛇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并在树上玩耍。正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所记载的那样:“四月维夏,三月蚕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菊英……采薪兮冬黍,煮芹兮渌波。持蟹兮酌醴,糟鱼兮芼羹。”这里面提到的“剥枣”“获稻”“采葑”“酿醴”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阴历十二月之后进行,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蛇都已经躲了起来。由此,古人就把“巳”定义为“蛇”的代表,而这种含义一直延续至今。
羊 未羊在十二支中排第七,又称“七男”。对于羊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十二生肖中,它的象征意义也是最明确的,那就是“温顺”“柔和”。
猴 申在十二支中排第八,又称“八男”。在古代,“猴”字下面部分的笔画与“侯”很像,于是“猴”就成了封建王朝统治者尊贵的象征。《汉书·宣帝纪论》中有言:“孝昭皇帝的灵柩已经停放在未央宫前殿了,太子也就是皇帝诞生了。”这里提到的“太子诞生”其实就是“皇上登基”之意,由于古人用“子”指代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用“猴”来表示“太子”,既恰当又有趣。除此以外,“猴”还具有“灵活”“机巧”“聪明”等含义。
鸡 酉在十二支中排第九,又称“九男”。“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