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在北京什么地方?
中南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之一 。因地处北京西郊,与“北海”、“中海”连称为“三海”。 中南海本指瀛台等岛和湖,现指中海南北两岸,即西三环以东,东四环线以南,京山铁路以西,北五环路及北辰路立交以北的区域。其中南海面积大约250公顷(3745亩),中海160公顷(2400亩),面积约810公顷(12150亩)。
位置 中国地理划分北方省,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南海属于中国北方。它位于北纬39°56′33″—39°59′25″,东经116°23′41″—116°29′36″之间。 北京地图上,中南海被标注为“南苑”,与“北苑”“西苑”相对。实际上,这里的“苑”字读yuàn(第四声),与专有名词“圆明园”的“园”字读音一样,都是通假字,表示皇家园林的意思。
具体而言,中南海东南角到崇文门一线以东属东城区,北部和西北部属西城区;原海淀镇一带属海淀区,而海淀镇的西面以及玉渊潭、钓鱼台一带则属石景山区。
行政区划上,中南海属于北京市西城区,但地理位置上,它处于西三环以东,北四环以南,西五环及永定河以西,北二环路以北的地区。 在历史上,这一带曾经分属大兴县和大兴县。明代时,该地属仁和屯,从清雍正年间起,陆续修建了圆明园、畅春园。后来道光皇帝在此建圆明园万春园,咸丰皇帝又建造了长春园的绮春亭作为御花园,并在这里筑起了紫禁城的外城墙。到了清末光绪年间,这里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万花丛中,一座中西合璧的大门耸然屹立。这座大门建成的时候,距离鸦片战争还有半个多世纪,洋人们还没有打进来,所以建筑风格上是绝对的中国味,但是门上的石匾却是满汉合璧的,上面用蒙古文字写着“清漪园”,下面则是汉文 “圆明园”。 这里就是著名的圆明园,是中南海的前身。
地理环境 中南海位于北纬39度56分33秒~39度59分25秒,东经116度23分41秒~116度29分36秒,海拔约5.1米,平均水深约3米左右。由于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所以地势较为平坦。 中南海由南海、中海和北海以及东西两畔5个亭屿组成,中间被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堤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部分。
传统意义上的中南海一般特指南海和北海,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南海和中海这两个半湖水相连相通,构成内海。外海即北海,过去曾遍植荷花,故又称“北海”。
据记载,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北京北海中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白塔。当时,北京的地图把北海和中海都绘成蓝色,因而俗称“北海”。 除了这个以海命名的北海之外,在旧北京还存在着一个“后海”,亦称“积水池”或“积水潭”,位置在今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离现在的北海公园不远。
这里原来是个湖泊,周围水塘星罗棋布,池深且广,有“四面水系”之称。由于古代积水潭地区水量丰富,因此元代于此设立了“积水潭仓”,专管储备粮食。
元大都建成后,积水潭一带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四方商人云集,夜市热闹非凡”,甚至成了“燕京十八景”之一。不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到明清时期,这里变成了排污、蓄水、泄水的场所,不复往日的风华。 除却这内外两片水域,中南海还有一些大小不同的湖泊、池塘。如位于中南海东北部的紫竹院,就分布着一些湖泊。这些湖泊有的与外湖相通,有的则自成体系。如位于中南海北部的“团城”就有一个水池,呈长方形,周长达190余米,深度约为3米左右、面积600余平方米。
在中南海的北岸还有三座亭子,分别名为藻鉴堂、澄观室和怡情殿。在三座亭子的周围,也分布着一些小池沼。 在中南海西南侧还有一处小型的水系,据说这里是当年乾隆皇帝的“行宫”所在之处,有一池清水,池边柳荫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