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学什么成语?
多用来形容做事不切实际,不脚踏实地的空想分子。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近义词: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解释
好高骛远是一个成语,形容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出自《宋史·道术传一·许彬》。
成语典故
宋朝时,有一位名叫许彬的文学家,很有才华,也很自负。他常想著写一本非常有创见的书,好使自己的著作流传千古。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史书,记叙的历史事实过于详尽,而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却不够。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搜集了大量资料,可一直没有动笔。后来,他写了一篇阐述自己写作意图的文章《拟史·示诸友》,请几个好友指教。
其中一位叫钱熙载的朋友,诚恳地对他说:“你拟著的历史书的确是很有独创见解的。但是,要完成这部书,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即使你有写成的把握,恐怕也得花上十年或者二三十年的时间。你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你有没有考虑到,到你写完这部书的时候,可能年过花甲,两鬓苍苍了。”
他听了这番话,激动地说:“难道你也嫌我好高骛远吗?”
《宋史·许彬传》原文:
彬,字汝信。笃学,善为文,有志于古道。尝曰:“学者非博极今古,无以致圣人之意。”以进士为秘书省校书、江阴尉,徙丹阳县。性高洁,与物多忤。拟著《尚书》、《毛诗》、《周礼传》及《三史准》,议者病其好高骛远,彬亦卒不能成焉。熙宁中,王安石力荐之,以为秘阁校理,通判江宁府。屡乞外,以太常博士知常州,徙湖、扬二州。又请致仕,特除祠部员外郎致仕。元丰初,卒,年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