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五行属什么?
这个“五行”,其实是一种时间体系。 中国古人没有钟表,也没有日历,所以无法用数字来区分时间。但是他们发现,太阳、月亮以及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出而牧, 月入而息; 若水之流,若金之烁……等等这些现象虽然看似随机,但其实都遵循着周期性。
于是古人以这五颗星为模板构建了这套时间体系: 一圈分成十二个部分(子午丑寅辰巳未戌亥),每一个部分叫一个宫位。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宫位的交点。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往西方落下要绕地球一圈,也就是一天的时间,这对应金行的圆周运动,因此又叫做“一日一阳”。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不等,对应的月相变化是一个圆缺到另一个圆缺的过程,因此又叫“一月一阴”。一年是十个阴历月和十一个阳历月的组合,因此古人又称之为“十二月建”和“十干”。这样我们就有了:
金=日;木=月;水=年;火=时;土=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得到一套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表。
其中十二个节气分别是六个阴节气和六个阳节气组成,每一组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属于阳节气,它们分别于每当天空中有三颗恒星排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到来,并且这种线在天幕中呈直线状,故而将这类线称为“黄道”——因为天上的星辰本身都在运转,而这三颗恒星恰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仿佛是在沿着这条直线运行一样! 而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四个节气则属于阴节气,他们都是在月球过近地点的时候到来,且此时月亮最圆最大,故称满月;而后十五天后月球离地球最近的那一面逐渐转向背面,月亮也开始缩小,十五天后,也就是农历初三左右进入新的一轮太阴周期。
由于古代人观测天文,总是将目光锁定在这几颗与人间相关的星体上,因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关于这五个元素的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也进一步演化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