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行怎么计算?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提问的时间刚好是我今年开始研究易经的时间点,所以也算有幸能遇到我正在研究的领域。。。 先给出结论再解释原理: 每年的五行就是干支历(农历)中每一个天干对应的一个五行。比如甲年乙年丙年....这样循环。 为什么是干支历而不是公历农历呢 因为在干支历当中,每一年都有自己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立春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也就是中国境内的太阳最高值。因此立春之后的每一天,太阳都是持续向南的。也就是说,立春之后每一天的五行都是不同的。而公历农历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为什么是“每一干都有对应的五行”而不是“每一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呢 因为五行的本质是“时间元素”,而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形成的。每一节气包含15个“时间点”。每一个时间点都代表着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干就是这种平衡状态的时间标识。所以说是“每一干都有对应的五行”。
举个例子可能会更清晰: 甲午年和乙未年都是木年,因为干支为甲子,乙丑....以此类推。但是甲午年的春分点是3月20日,乙未年的春分点是3月9日。虽然春分点只相差十一天,但是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司岁主时”的意义上,这两个年份的五行是完全不同的。甲午年是阳年,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天变长,到春分点的时候,昼夜平分,阳气达到极限,此时五行属火;乙未年是阴年,从夏至开始白昼一天天缩短,到秋分点的时候,昼夜平分,阴气达到极限,此时五行属金。
每年的五行在五运中已有介绍,五运包括大运和流运,大运是10年一个周期,流运是1年一个周期,两者相加为年柱所合五行,比如今年的年柱是戊午,那么今年的大运是庚午年的起运,即庚金运,五运属性是火运,总五行应为金,火,土。今年岁运加上十年大运为当年总五行。
干支纪年法的由来是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年而来,所谓“干支(gān zhī)”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符号,分别为: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共有十二个符号,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ai)。天干地支组合成如“甲子(jiǎ zǐ)”这样的形式,简称“甲子”,也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一个甲子”由天干和地支各一个字相组合,组合顺序是:第一个天干和第一个地支组合为“甲子”,第二个天干和第二个地支组合为“乙丑”……以此类推,至第十个天干和第十个地支组合为“癸酉”。接着便重复循环,但顺序有变:将地支继续从头往后延,前面加上“甲”字得“甲戌”、“甲亥”,而天干不再往后延用“乙”字。“乙”字加上后面剩下的两个尾地支变成“乙丑”、“乙亥”。剩下的依次类推,直到“壬申”,最后天干“癸”字重新与头两个地支“字、寅”组合为“癸子、癸丑”。由于下一个“癸寅”正是下一“花甲年”的头一个,所以不写出。如此由“甲子”至“癸亥”共组合出六十个组合词语,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中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这“六十甲子”是“干支”纪年的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