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中金钱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金钱的所属五行。 很多人都知道,万事万物都可以划分到五行中去“水、火、木、金、土”这五个大类中,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风水学中有“形、气、势”这六个字,而这六个字的来源也正是来自这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所以,如果我们把世界上的所有的事物都归结为这五大类的话,那么金钱显然就是属于金的,因为钱是金属制造的。 但这里也引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钱?什么又是货币?这两个词的区别在哪里? 在《辞源》里对于钱的解释是这样写的:“钱的别称。”也就是说,钱这个名词是有别称的。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于钱的解释是这样的:“货币的简称。”可见,钱和货币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前者的范围更广一些,它还包括了黄金等具有货币功能的物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显然也是属于金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单纯从属性上来判断事物的归属,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的,甚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粮草”,在古代,军中供给士卒的粮草是计算军队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到了近代,军粮往往换成了银元和外汇,并且成为了国家间博弈的工具。
当我们在讨论战争时,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战略物资”,这些能够影响战争的物资分为两类,一类是“军用物资”,比如武器弹药,另一类就是“战略物资”,这些物质通常与军事无关,但却对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影响,粮草就属于这一类。可见,在战争中,粮食既可以是军粮(属金)也可以是民粮(属木),取决于它的用途。
同理,在现实中,金钱也可以有别的用处,它可以不是货币。比如,我们都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可以换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这时,金币就等同于粮食,变成了民生所需。 我们不难看出,在现实社会中,金钱往往是“木”和“火”的组合,因为它既可以像粮草一样用于民用,又有像军粮一样被政府强制使用的部分。当然,金钱也有像房契、地契那样只能作为财产凭证而不能直接使用的部分,这部分一般被认为属于“土”。 总之,无论金钱的属性如何变化,它的本质永远是价值标量。
五行中的金钱
五行中金,有收敛、收藏之象,金属坚硬、冰冷、有光泽,为阳中之阴,人体属金部位为肺、大肠,与秋季相应(秋为金季,故肺病多发于秋季,此为中医理论中“司外揣内”的诊病方法之一,也就是在中医里,如果一个人老是咳、痰多,反复感冒,则是肺经不足、内虚外寒所至),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周易学术中对宇宙间运动规律的归纳总结,宇宙万象,无不出于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中。五行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初物质(“五材”)运行运动(“五行”)不断运动变化所生所成。同时,“五行”也成为了描述一切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而五行学说也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的根本指针和准则。《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段话简明地阐述了五行概念及其基本属性。其中“五材”说是《尚书·洪范》发挥出来的一种五行说,它认为水、火、木、金、土不仅是一切事物的本原,而且它们自己也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并且还分别有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属性。
在五音说中水、火、木、金、土又分别与宫、商、角、徵、羽五音相配。古代的十二律中阴律(Yin Lü)(相当于现代音乐中所谓的“均”、“调”或“调式”)是对应于五脏五行的。古代人们常将人的身体与自然看作是同类的,因此五脏五行也反映于十二律之中:“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君之象也。宫,土之正声,土居中央,宫尤缓厚,脾之音也。商,伤也,物衰之谓也。商,西方之声,西方者秋,伤败之方也。钟之音尤杀,肺之音也。角,触也,阳气,蠢动,冒地而出,物皆怒生。角,东方之声,东方者春,生气之方。角之音尤慈和,肝之音也。徵,祉也,物大盛而美孰之时也,微致民、使无罪者得福也。徵,南方之声,南方者夏,万物盛美之方,徵之音尤微熟,心之音也。羽,宇也,物聚藏,好覆施也。羽,北方之声,北方者冬,死亡之方,羽之音尤周密,肾之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