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字代表什么生肖?
“旗”通“奇”,是指一种用布做的象征性标识。古代的旗帜分为两种:一种是“旌旗”,以丝织的彩绸做面料;另一种是“旂”,以牛皮或羊皮做材料。《礼记·曲礼上》有载:“凡祭,先荐黍稷,后荐脯醢。天子设醢,诸侯设醯醢,卿大夫设齑,士设醯酱……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候之豆二十一,卿大夫之豆十有六,士之豆八。”这里的“豆”指的就是“笾豆”,是一种祭祀时陈设祭品的器皿。按照礼仪的规定,天子使用的笾豆有26个,诸侯19个,卿大夫16个,士8个。
从《礼记》的记载来看,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所使用旗帜的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而“土”级别的官吏连象征性标志都不能拥有。这就是说,只有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才有资格打旗。当然,这种规定是周朝时的做法。到了春秋战国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的力量加强,各国都在自己的都城外筑城建寨,形成了所谓的“国”与“野”之分,“国”指的是都邑及其附近地区,“野”则是指距离都城较远的原野。在这种制度下,士这一阶层崛起并得到了发展。
随着阶级的分化,作为阶级标志的标志——旗帜也出现了分化,原来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才能拥有的旗帜,被士阶层所用。所以,“旗”通“奇”,指代的是带有特殊意义的标识。
由于动物的世界没有人类社会那样的等级划分,因此动物们不会像人类那样制定出种种繁琐的礼仪制度和规矩。不过,动物的身上仍然存在着用于区分群体的标志性特征。这些特征有的是遗传而来的祖先的特征,有的则是后天获得的,如鸟类羽色的变异。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获得的,只要是能够引起群体内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识别,都具有“旗”的意思。 所以,当人们见到一头老黄牛拖着一车重物努力前行的时候,会说“真是一头好牛!”看到一对斑鸠在飞行中互相交换着羽毛的颜色,会赞叹“真是夫妻双双把翼展!”看到猎豹在追逐野兔的时候缓慢而从容不迫,会称赞它“奔跑真快!”看到这些场景,我们内心都会产生一种赞美的情绪。这是因为“旗”字表达了我们对这些具有独特标识的动物们的欣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