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结演唱会?
因为活的有趣…… 可能我说的不是很恰当,但我觉得死的乐队活着的乐手一定是有趣的灵魂。 其实对于很多死核/后摇这样的音乐来说现场和录音室版本差别很大甚至是两种风格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我的最爱Mogwai)。这种风格的作品更倾向于一种情绪的宣泄或者是对某种场景的描绘,在现场演出的时候根据乐手的情绪或是听众的情绪做一些现场编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很多死核/后摇的现场都没有唱片的,有的只是乐器和噪音,所以现场编排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就拿和旋律黑金属类似的一分半长度的《Yield》为例,在专辑《The Parable Of A Rhyme》里面是4分钟的慢板歌曲,而在《Lore》里面的现场则是2分钟急速的吉他独享。对于这样一首作品,你很难说哪一个版本才是“正确的”。因为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两个版本都算是合理的改编。 而且对于许多后摇/自赏/新古典这样的领域,可听性太重要了。这些风格的兴起正是因为它们不同于传统的歌曲形式,然而这同样意味着这些风格难以流行。为了保持一定的热度,必要的商业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像Mogwai这样已经足够成功的不需要靠演唱会来赚钱的了) 这并不是说活结是个商业乐队,但我认为他们的确做了商业的选择——做现场,发行EP,甚至作客电台节目。相比起那些同样出色的同行,他们选择的这条道路无疑让他们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虽然以他们过硬的音乐实力,不管是死核还是后摇的第一梯队的位置都是坐的很稳的)。而知名度的增加必然带来商业利益的收获,虽然这个利益不一定很大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