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未来几年?
中国足球的困境,本质是体制性难题。这个体制性问题,出在青训和联赛结构上。 先说青训。国外青训体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培养体系。也就是说从地区级的业余俱乐部——甲级俱乐部——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每一个级别的队伍都要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赢球是基础目标,争取积分是更高要求;输球就要好好总结,看看是不是训练不到位或者队员出现了思想懈怠等问题。
国内目前的青训恰恰相反。能够从足球氛围浓郁的地方(比如苏州、大连)不断选拔优质的球员,组成青训营,集中进行训练和比赛。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迅速提升青训队伍的技战术水平,不足之处是无法适应一线队的比赛节奏。
另外,国外高水平青训队一般是由当地最有名的篮球、橄榄球等团队项目俱乐部组织成立的,这些俱乐部的队员都是从小在一起练习,关系都非常好,互相间很能融合。而中国高水平青训队的队员来自各地,相互之间并不熟悉,又因为年龄特点,容易形成小团伙,互不服气,影响整体效果。 从青训体系的层级来看,中乙和中甲球队基本属于纯商业运营性质,虽然冠以“青年”二字,但实际上已经不能完全体现青年队的意思了。因为这些队伍中的大部分球员都已经过了20岁,而且大多数都参加过省运会、全运会,以及高校联盟的比赛。这些赛事的经验对于球员的成长十分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球员成年后的水平。
现在这些球队大多属于职业俱乐部梯队,在青训投入上远远不及职业梯队的要求。中甲球队甚至没有自己的固定主场,一旦赛季安排与主队赛程冲突,往往临时租借其他球队的主场完成比赛。如此敷衍了事的态度如何能让球迷满意?如何能让队员凝聚一心,努力训练,提高水平和成绩? 再说联赛结构。目前中超联赛16支队伍,中甲4支,中乙8支。这个数量和分配明显是不合理的。应该大幅度缩减中下游球队的数量,让强队更强,弱队更多。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班50个同学,考第一的只有3个同学,考最后一名的同样只有3个同学。中间25个同学平分剩余名额。这样的竞赛制度才会刺激所有运动员拼命向前冲!现在的联赛结构反而是考第一的和考最后的都有5个学生,中间部分的同学有10多个,这么一来,前面几支球队成绩好的优势就不太显著,第7名乃至第10名的队伍偶尔也能抢到3分,保级队更是经常能拿到分数,这样的联赛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