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结局如何?

梁明纯梁明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元代,陆王并不是文人、隐士的代称。陆王之称盖始于南宋后期。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朱熹对陆九渊的思想极不耐烦,曾讥讽其为“禅”,称为“闽戏”,并把陆九渊的门人列入教门弟子。陆王这一称谓也含有蔑视的意味。元代后期,陆王与佛道并提,用以指空疏之学、无实学的人。如元代郭郁《送王彦辅序》:“仆少好学问,长通九流,至元丙子,入都奉诏,与修《太祖实录》,见故友西平赵世英,见其子彦辅,问其所学,彦辅言:王伯之学也。然其造诣深邃,不能遽以可知。仆曰:‘非异也,学为人也,务为本乎理,而不为虚见。’闻之者,谓之狂,然仆尝闻之师友,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伯牙顾指琴,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兮!’伯牙鼓琴,志在做鼓,钟子期曰:‘善哉!镗鞳。’伯牙顾指琴,曰:‘欲栖止乎?’子期曰:‘道将何在?’伯牙曰:‘在六琴,四足,二目,舌一,首一。’子期曰:‘诺。’举琴鼓之,不鼓而知。伯牙曰:‘嘻!子之听,人固有知,非师授之勤,尔安能知?’世英于无见之中,而见其既有之事,于有见之处,而见其未有之事。”元末诗学家萧士玮称陆九渊为“陆先生”,与释迦、老子并列,称“三教”。将陆九渊与道家、佛家并提,是指其教化之广。

关于陆九渊的结局,历来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陆九渊从赣州逃回家后,闭门谢客,日与亲愚夫妇吟啸嬉戏于青山绿水中,无一丝消极情绪。淳佑八年(1248),在厌倦了纷复杂的政争和社会丑态后,决定辞官不归,退隐山居,自号“存斋”,与民间接触更频繁,但从未涉足红尘,终日侍亲饮酒赋诗。相传在他64岁告归之时,有一顽童在船前拍手大笑,陆九渊问他笑什么,顽童答:“笑老翁归家无路。”陆九渊听后,仰天大笑,顿时散赤发,伛偻弯腰,变成婴儿,从船甲板上跃入赣江。另一种说法是,陆九渊归来后,闭门著述,将平生讲学所得,详备整理,名为《象山集》。去世后,门人私谥“象山先生”。陆九渊虽为陆氏世家子弟,但生长环境并不好。21岁时其父陆杓去世,家道衰落。从29岁起,他陆续外出求官,历经24年,43岁时方任上饶县主簿,55岁时在江西新昌做县丞。无论是任官还是辞官,陆九渊都在野讲学,不趋炎附势。他一生清贫,终生不仕,一生讲学不辍,门人日益众多,形成当时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之--象山石刻。他死后,门人私谥“象山先生”。陆九渊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而又充满光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