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洪范》。其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所讲的五行,是五种物质,或说是一种物质的五种状态,而非后来的阴阳五行。 后来人们发现,世界上许多东西不是单纯的由一种成分构成的,而是由两种、三种甚至多种物质组成的;同时,世界上的事物也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有阴有阳,有表有里,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于是古人又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了阴阳五行的概念。
《尚书·序》云:“黄帝之书,惟《归藏》(即《周易》),谓之阴符,而《周易》六十四卦亦本阴阳而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阴阳指的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不是简单的阴阳元素。同样,五行也不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而是一种功能。如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因为木具有生发、条达的功能,火具有发热、向上的功能,土具有长养、化生的功能,金具有收敛、肃杀的功能,水具有寒冷、向下渗透的功能。将上述内容归纳为五行:水木火金土。再补充一个方位,即东北属水,西南属土。这样就完成了八种物质的定位。
这种理论被引入医学后,就成了五脏、五味、五色、五时、五方的具体对应关系。如《黄帝内经》中所言:“心主血脉,其味苦,其色赤,其形小,其数七,其应春分秋分。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七窍。”“肺死则皮焦,发枯,颜色黑。”“肝死则目视不明,胸胁痛,口干,小便黄。”“脾死则腹胀,身重,少气,四肢无力,食少,大便稀。”“肾死则腿软,遗尿,小便不利,面色黑。” 至于五味、五色、五时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看《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章节。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