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转着球桌打是谁?
应该是直板快攻打法,代表人物李富荣、江嘉良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正手进攻能力强于反手,因此一般采用大距(站位稍偏左)或者是右侧横拍,这样能更好的发挥正手的能力。
当时世界乒坛上的主要力量都是欧美的,亚洲选手能打出这样的成绩是很厉害的! 李富荣曾经是世界冠军,跟庄则栋是当时中国男队的代表人物,直板快攻打法,跟梁戈亮齐名,被同时称为“南李北梁”; 江嘉良也是世界冠军,和李富荣一样是直板快攻打法,他的正手能力可能更强一些,被称为“直板王”。
现在他们的技术已经过时了,现在欧洲选手大多是右手横板,亚洲的选手大多是右手乒乓球拍。 因为乒乓球拍改变了,所以这些人的技术和当时都不一样了。 现在很多业余球员打着打着就会把球打到自己的桌面,这是不正确的,会损坏球拍的。 如果确实控制不住,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来控制节奏: 第一,在击球的瞬间,身体可以稍微向后仰,这样能控制住落点并且不会太用力; 第二,在打球的时候,可以在脚下用碎步调整,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这样可以控制好角度和力度。 如果你的动作到位的话,即使是打在自己桌子上也不会对球拍造成太大影响。 有些球迷会觉得为什么不打在自己桌子上面呢? 其实这还是为了避免对球拍造成太大的损害,因为乒乓球是个小而软的球,如果你用手掌来挡的话容易伤到手。 而用肘部来挡的话又可能会受伤,因为肘部是非常脆弱的部分,而且不是专门练过的话很难控制好力道。 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身子和腿部的发力来使球拍产生足够的速度和力量,这样能很好的控制角度和力度,即使不小心打了桌面也能很快将球拍抽回来。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引起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容国团成了民族英雄。1961年,团体世乒赛在北京进行,容国团更是成了中国代表团绝对核心力量。小组赛中,容国团在1:2落后的情况下顽强击败匈牙利选手西多,为中国队最后获胜立下汗马功劳,被人们誉为“关键先生”。
半决赛中,容国团遇到了西德选手施拉格。施拉格人称“滑翔机”,他擅长削球,打法是拉转弧圈球。第一局,容国团的正常发挥以21:18拿下。第2局开始,施拉格开始绝地反击,以22:20扳回一成。第3局,容国团以18:21败下阵来。
接下来的两局比赛,容国团与施拉格展开了拉锯战。容国团在救球时已经顾不上球从台上弹起来,只能根据落点与旋转去判断回球的方向。就这样,两人打了1个多小时。第5局,施拉格以23:21险胜。大比分已经2:0领先的施拉格在第6局以19:13领先。按照当时的乒乓球比赛规则,容国团要想进入决胜局,必须先连赢5分,然后以21:19拿下第6局。
以当时容国团的情况,很难想象能够实现逆转。然而容国团做到了,最后5分容国团全部拿下。随后,在中国所有球员与观众的支持声中,容国团以21:17拿下第6局,总比分扳为3:3平。决定胜负的第7局,容国团再也没有给施拉格任何机会,干净利落地以21:8拿下,为中国队提前拿到了进入决赛的入场券。
容国团当时打的第6局,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展示,在此之后,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每局11分制;为了限制运动员在对打中将球不断拉高和拉弧度,增加了“不得让球在本方台面弹跳两次以上”;为了限制运动员在球场上不断移位,增加“不得把球击向对方端线外的任何地方”……
容国团的这番举动创造了无数的纪录,他不言放弃的精神也成为了运动员们不断拼博的力量源泉,而他的事迹也作为特殊教材出现在许多省市中小学课本里,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励志教材!而容国团转着球桌打乒乓球的举动也被中国乒乓球界称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