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人在香港?

来子皓来子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一个特别特别的例,就是《大时代》。 大时代的编剧是曾轶可(她同时也是女主角“方敏”的扮演者),她本人也出演了“小婷”的角色。 当时TVB的收视王牌,集英豪、罗嘉良、刘青云等众多实力演员于主演的《大时代》,在1992年首播时曾经创下过60点的高收视纪录!至今仍保持TVB单剧集最高收视纪录。 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剧,在内地的影响力却非常之低——至少我没听说过有内地观众看过这部剧,而豆瓣上也没有相关讨论。

但这部剧在港台以及其他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却不凡——光是在台湾就创下了4个电视节目奖项和5个方言节目奖,在东南亚更是有“亚洲剧皇”之称。 为什么一部电视剧能够在港台乃至整个东南亚都广受观众喜爱,而在内地的知名度却如此之低呢?我想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当时内地对涉港、涉台电视节目管制颇严),与创作者本身的定位也有关系。

众所周知,TVB的剧集制作一向是以“港味”著称,而《大时代》的编剧曾轶可本身就是广东人,她所代表的是港人自身的视角。当然,曾轶可本身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她的代表作还有《鹿鼎记》(张卫健版)、《雪山飞狐》等。

不过,我认为《大时代》能够获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原因还在于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八九十年代正是港英政权走向末路、香港社会问题频发的时期。从1987年的“沙逊大厦凶杀案”到1993年的“屯门暴动”,香港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差,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政治上的失意也让一大批港人开始寻求刺激物——这时候《大时代》出现了,它像一块大蛋糕一样吸引了全港观众的眼球。

《大时代》以“股票”为核心主题,而这个主题恰恰抓住了那个年代香港人的心理——那时整个香港都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中。 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热衷于买股、炒楼,毕竟那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时代。记得郑少秋在剧中炒楼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台词“我赚钱,我骄傲,我为人人……”这简直是一种“瘾”,而且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瘾”。

于是乎,我们就能看到《大时代》中“丁蟹”这个角色,他天生愚笨,是个“炒股白痴”,可是他却靠着一股傻劲不断地“抄底”,最终成了百万富翁;我们能看到“方进新”这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不仅股市炒得一手好牌,还善于“赌马”“赌博”,最后却落得个“钱没输掉,命没了”的下场…… 其实《大时代》就是在描绘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时代,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去把握机会,只要你够幸运,你就有可能成为赢家。

所以,在那个年代《大时代》简直就是为香港人而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