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哪年生产到中国?
1976年,红牛的创始人Chamnipa Pongtaveesak博士在泰国成立了一家小工厂开始生产红牛饮料。
当时的目标市场是刚开发不久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产品名字叫做Krating Daeng(黄牌),包装为黄色贴标纸盒装,每罐335毫升。
因为当时对饮料的营养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一开始的Krating Daeng只是简单标注了原料成分和无食品添加剂,在味道和口感上模仿当时市场上比较畅销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但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尝试,Pongtaveesak博士发现如果延长果汁的过滤时间再加水稀释,就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同时让红牛拥有更顺滑的口感。 于是红牛开始采用“鲜榨提取”的工艺,把从泰国东北部优质产区现场采摘的芒果和菠萝,直接放在榨汁机里做成浓浆,再经过长时间滤过,得到的果浆按比例与水混合而成,每罐250毫升。
这种新鲜的制作方式让红牛拥有比汽水的酸甜口味,比果汁的丰富质感,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并成为当时销量最佳的饮料之一。 到了80年代,随着红牛在泰国本土市场的不断壮大,它也开始向着海外发展。
1995年,红牛进驻中国大陆市场,由广东加多宝集团代理销售。后来加多宝集团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又恰巧这时红牛国际集团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就向加多宝集团提供了一笔贷款。
之后双方约定以货抵款,红牛国际集团用奶粉、罐头食品等换取加多宝集团手中的红牛权益,进而取得了红牛在大陆地区独家代理权。 2004年,红牛国际集团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从此开始真正独霸大陆市场至今。 而当初那批被当做废品出售的空罐子,现在则成为了收藏家的最爱。一个完整的空铁罐价格更是不菲,据说有藏友花5万元收购了一个全品的空罐子,真是不能小瞧了这瓶饮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