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五行什么用?

乔榆文乔榆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袍”字出自《周礼·司服》 司服掌王之六服,冠、冕、弁、毳、縠、絺、黼黻——郑玄注:“此七者,王之服也。”

贾公彦疏:“此七者,王服之称。以冕服之制,当有其六,此云‘七者’,明别有一服,乃是王所常御,非祭祀、朝会之时则服之。其服之名,亦无所记。只云‘王之服也’故耳。” 这个服字指的就是礼服了,而所谓的“王之六服”在《大明集礼》里是有图的,这衣服啊,相当讲究。

首先这衣服得是丝绸的!其次还要分春夏秋冬,按季节来穿。 《礼记·月令》:“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唐朝卢肇的《元宵》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朝毛滂的《贺新郎》词:“细马香车如流水。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些诗句里的元夜、元宵节、上元节就是春节,这是农历的第一个月第一个圆夜,所以叫元月,也叫正月。

《周礼·春官·司服》有载,正月旦,王者衣青衣,乘青犊,听苍龙之雅唱,以祀上帝。 青色的衣裳,牛拉的车子,这就是春天开始了啊,万物生长。

夏四月,王乘黄犊车,驾铁兽,载青旂,衣朱衣,佩赤绶,祀中霤。(中霤即灶神) 朱红色的衣裳,车子前面插着青旗,车上装饰的铁兽是黄色的,这是夏季的开始。

秋七月,王乘白马,衣白衣,束白玉带,立白纛,祀少海(东海浮槎)。 秋天的主色调是白色,白色的旗帜,白马驾车,王身穿白衣,这是秋天到来了。

冬十月,王乘黑驴,衣玄衣,束黑绶,立黑纛,祀神州地祇。 黑色的驴子,冬天来临,万物凋零,天地一片苍茫,故玄色为冬季颜色。衣服也是黑色的。

春秋二季不举火,食蔬食而已。所以二季不用考虑了。 《周礼·秋官·典瑞》有载:“仲秋祀月,厚祭,天子革车三百两……”。 “仲春祭日,薄祭。天子革车三百辆……”(《礼记·郊特牲》) “革车”指的是有披覆的车子,这种车子用皮革做遮盖,里面的人可以保暖也不至于太闷。因为四季之中惟春秋二季气候温差不大,所以这叫薄祭。

郑懿邺郑懿邺优质答主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理解成《周易》的六十四卦中“谦”卦的“九二”爻辞吧(因为我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长微博) 如果是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思路还是停留在《周易》时代;但是如果你已经看过我的微博了,那你应该知道,在《周易》时代之后,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哲学体系、宗教思想等等等…

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之后,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仅仅从自然、天文这些角度出发去解读和推演事物(比如我们现在的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而是还引入了其他一些因素来对事件进行推演或解释。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人类开始认识到了“宇宙是无限的”这一事实以及由此而来的“个体是无穷小的”结论——因此一个无限大的空间里怎么可能只有有限多的东西呢?那不就必然意味着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凭空产生出来的吗?(这种想法当然非常错误,但它的确影响了后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直至今天……)

所以这个时候,对于中国人来说,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既然世界是无限的,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的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的(比如说生命轮回无尽无休,比如说人的道德修养也是无止境的吗)?于是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进行衡量了,这个衡量标准必须是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并且可以具有普世价值性的——“礼”就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个人行为规范的标准尺度,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普遍通行准则(比如现在很多人推崇的中西合璧婚礼) 所以回到主题,为什么“礼”与“谦逊”有关联,答案在这里就能找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