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上白色是什么?
五行的颜色,源自于上古的五行观念:“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顺刺),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意思就是说,每种事物都对应着一种五行属性。 比如春天草木发芽生长,有条不紊、弯曲自如,因此春属木;夏天万物茂盛,且具有生发之气,故夏属火;秋天草木凋零,其状坚硬,因此秋属金;冬天万物蛰伏,水土凝结成冰,因此冬属水;四季循环,周而复始,因此土爰稼穑(yà sè),指种植谷物。 在古文中,用“寅卯辰”代表木,用“巳午未”代表火,用“申酉戌”代表金,用“亥子丑”代表水,用“巳午未”代表火。这就是说,木火金水,是相对的恒常不变的事物存在形态和规律;而土则是四时的变换中,不停地变化其属性,以供滋养万物的需求。 到了汉代,易学大家郑玄对五行做了更为详细解释:“木谓东方,春也……火谓南方,夏也……金谓西方,秋也……水谓北方,冬也……”并且用春夏秋冬配东方西方,以此说明四季交替,万物生长的规律。 而东汉著名经学家王充则进一步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将五行与五方、四时以及八卦相联系,认为“天地之性,万物莫不得之以成。故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五色之象,随四时而出。故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同时,他还将五行与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认为“五行更王,五德流行。一王之本,各有所行。”也就是说,每一王朝的建立,都要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选择其中一行作为本朝国运的体现,这行就成了“国运之行”。如果国家运转正常,国运之行就显示出旺盛之势;一旦国运失衡,国运之行就会衰弱。于是,“土德实正”成了汉代天子最希望拥有的德行。
至于白色,在五行之中属于金色,为土行所生。《淮南子》中说,“金生于土,土死于水”。可见,金是由土壤中所产生出来的,而土是金的母亲。所以,古代炼丹之人所追求的金丹,其实就是指泥土中的矿物质。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五行色彩的说法,似乎有点荒诞不经。但其实,古人这种朴素而又神奇的自然观,与我们现在所崇尚的科学并不矛盾。因为科学其实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且也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